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俄欧亚所举办青年学者论坛


2013年11月04日 11:12    来 源:中国社科院专刊2013年11月1日     作者:记者邓之湄

  本报讯(记者邓之湄)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青年论坛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央编译局等单位的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观念与制度”的主题进行了研讨。

  在转型的大背景下,俄罗斯、东欧、中亚都面临着观念与制度两个层次的问题。对俄罗斯文明的理解、对自我和他者的认知、当代政治和社会思潮,都深深地影响着各国的战略选择,因而成为青年学者关注的话题。

  有青年学者提出,从某种程度上说,俄罗斯文明具有东方属性。它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西方文明,也不同于远东地区的文明。这一特殊性的形成与东正教和东罗马文明的影响密不可分。

  与会学者表示,历史上的西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俄罗斯的文明属性,这种文明属性对俄罗斯内政外交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战略性影响。

  同样从东正教的影响考虑,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则认为,俄罗斯虽然具有东方文明属性,但本质上仍然认同西方。也正因如此,无论西方人如何将俄罗斯视为“边缘”,俄罗斯人始终将自己与西方放在同样的所谓“世界中心”位置。

  “这种‘核心—边缘综合体’的认知状况使得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既接近又疏离,既冲突又联合。也因此,虽然俄罗斯曾数次提出‘开发远东’,但每次都雷声大雨点小,终究无法真正融入亚太。”杨成说。

  在“制度变迁与治理绩效”单元,青年学者们集中讨论了俄罗斯、东欧、中亚在经济和政治场域制度变迁下的经济发展、政治转型和外交战略等问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指出,俄罗斯经济发展面临困难,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世界金融危机第三波浪潮对新兴经济体的波及、排斥全球化、封闭型的俄罗斯经济发展思维方式等,都是导致目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对于俄罗斯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及前景,俄欧亚所研究员李中海认为,俄罗斯尚未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仍处在工业化时期。苏联时期工业化的特殊性及解体后的经济危机决定了俄罗斯工业化的反复性,再工业化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李中海表示,俄罗斯需借鉴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经验,并适当采用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等手段,方可确保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最后,俄欧亚所党委书记李进峰对会议作了总结发言。他对此次论坛的效果给予了肯定,并鼓励青年学者将学术兴趣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以学术研究为国家服务。

  
责任编辑:王宁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Email:zhouzhijian@cass.org.cn

投稿信箱:skw01@cass.org.cn 网友之声信箱:skw02@cass.org.cn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