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王伟光:符合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梦想就是科学的理想


2013年09月24日 16:32    来 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

  (原标题: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八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综述) 

  核心提示:2013年9月17日,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八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为会议提供了特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捷在会上作主题发言。王伟光在特稿中指出,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符合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梦想就是科学的理想。正是建立在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需要,适时提出了“中国梦”,发出了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的时代最强音。“中国梦”是适合历史发展必然逻辑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适合中国现实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高度结合,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高度结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道路上所取得的丰功伟绩,抒发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图富强的壮志豪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以高度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家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包括道路、理论和制度在内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概念,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和事业,其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以高度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月等部分专家,集中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全面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深刻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原则,使我国走上了国富民强的发展道路;继承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原则,使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完善;继承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则,建立起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继承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原则,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形式;继承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原则,提出了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继承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处长、研究员杨金卫和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邸乘光等专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伟大复兴之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寻找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现代化之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在一次次选择比较中走出来的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中,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条道路是十几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小康和中等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讨论中,代表们一致认为,科学的理论是旗帜,是灵魂,是指南,更是自信。有无科学理论的指导,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历史进程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发展更是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和行动指南。

  大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是我们党经过9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创造、积累,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专家们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工作就是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尹韵公和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志华等专家认为,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根本性、战略性意义,这个领域里存在着长期的较量和斗争。我们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和政治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张伟斌和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唐光斌等专家强调,今天的中国,对外开放全面深入,转型转轨加速进行,新旧矛盾叠加凸显,思想意识争锋的形势愈发严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任务愈发紧迫。这块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以坚定的信心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进大道上;必须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引领作用、舆论推动作用、精神激励作用、文化支撑作用,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凝聚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正能量;必须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必须要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教授赵宗福和新疆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研究员吴福环等专家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始终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境内外各种宗教势力、甚至是极端宗教势力向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延伸渗透的趋势日益明显,防范敌对势力渗透和破坏的任务十分艰巨。这就需要高扬国家认同,阐释中国特色,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以对民族或族群、地域、宗教等层面的认同加以统摄和导向;讲清楚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撑,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把中国故事讲好,把中国声音传播好,让国际社会对中国有一个客观、充分、理性的认识。

  “中国梦”就是社会主义的强国富民之梦  

  专家们认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社会主义的强国富民之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在提交的特稿中指出,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符合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梦想就是科学的理想。正是建立在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需要,适时提出了“中国梦”,发出了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的时代最强音。“中国梦”是适合历史发展必然逻辑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适合中国现实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高度结合,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高度结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道路上所取得的丰功伟绩,抒发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图富强的壮志豪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夏春涛和宁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陈冬红等专家认为“中国梦”寄托了中国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盼。“中国梦”的主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括三个层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位一体。“人民幸福”,强调的是全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协调性一致性,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造福全体人民。“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代表了所有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中国梦”不排斥个人奋斗,同时强调整体利益,强调形成合力、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强调的是机会均等、成果共享,强调的是“一个都不能少”。说到底,“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的强国富民之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中国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伟光院长在文章中强调,提出“中国梦”, 是自信和实力的体现,有利于凝聚党心民心,增强自信,更好地沿着我们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阔步前进。提出“中国梦”,本意不是为了否定别人的梦。我们提倡并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吸收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因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之梦;是造福世界之梦;是人类进步之梦。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关键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状态,不自乱阵脚,深化改革,坚定三种自信,把握机遇,埋头苦干,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任何力量、任何风险挑战能够阻挡13亿中国人民奋然前进、实现“中国梦”的步伐。

  (新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武勇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Email:zhouzhijian@cass.org.cn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