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推进新时代下的群众路线研究


2013年09月02日 15:44    来 源:《中国社会科学报》院内专刊7月26日第205期     作者:本报记者 邓之湄

  7月23—24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督导组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在会上强调,要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第一批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一直对活动的开展高度重视并积极部署。我院的社科学者也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担负起对新时代下党的群众路线进行研究、宣传和教育的使命。

  那么,新时代下,党的群众路线究竟具有哪些新内涵?社科学者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进党的群众路线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领域的学者。

  新时代下群众路线增添新内涵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今天,中国社会不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诞生于革命年代的党的群众路线,其内涵也必然随着社会现实变化而不断改变,并在新时代下增添新的价值。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阶层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党统筹各阶层群众利益的难度在增大。如何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真实反映不同群体的意愿,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使各个阶层的群众都能与我们一道,同举一面旗帜、同走一条道路、同奔一个目标,是我们党执政必须破解的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田改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学者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要想真实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更需要领导干部走出办公室,走到基层和一线,深入调研,及时倾听群众心声。

  “长期执政和拒腐防变是党的建设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宋月红表示,随着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发生深刻变动,党所面临的执政能力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也变得长期、复杂而严峻。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是党赖以经受住一切考验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

  相关研究仍需加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对党群关系、群众工作和党的作风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新的形势也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建与党史研究室主任陈志刚告诉记者,近20年来,学术界关于党群关系、群众路线、群众工作、党的作风建设的研究日渐高涨,但除了一般性的解读著作外,专门研究的著作成果还相对较少,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还不太相称。

  那么,社科学者如何才能推动群众路线研究更加深入并拿出优秀的理论成果?陈志刚认为,首先需要厘清概念、破除认识误区,全面深刻理解十八大提出的“人民主体”新观念。其次,要推进基础理论研究。再次,要推进对一些重要问题、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比如,对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带来的党群关系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应充分估计网络、微博、移动电话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给党群关系、群众工作机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于转型时期制度、体制、机制因素等改变所带来的影响也应进行更多的考察。

  
责任编辑:武勇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