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赵胜轩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16日 17:06    来 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作者:

  赵胜轩 

   2013726    

  同志们: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我院作为第一批开展党的群众 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于710召开了动员大会,伟光同志代表院党组作了重要讲话,对我院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目前全院各单位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和院党组部署,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   

  受党组委托,今天我汇报一下关于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点体会,供同志们参考。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认识论,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然途径。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90多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无不与坚持群众路线息息相关。在一定意义上讲,党的历史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历史,就是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   

  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才能生存和发展。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白色恐怖下,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我们党自觉走群众路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苏区人民满怀深情“十送红军”,延安人民用小米哺育革命政权,到沂蒙山红嫂用乳汁救活我军受伤战士,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有多少感人的故事反映着那个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和深厚感情。在中央苏区根据地,为了保卫苏维埃政权,赣南人民踊跃参加红军,240万苏区人口中,参军的有33万余人,参加赤卫队、担架队、运输队等支前参战的有60万余人,两者相加,占了总人口的38.8%。军旅作家王树增在《解放战争》这部书中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解放战争进行到最困难的时刻,我军想把陕北佳县打下来。在极度缺粮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请佳县县长想办法解决部队3天吃粮问题。县长说:把全县坚壁的粮食挖出来,够部队吃一天;把全县地里的青玉米和谷子收割了,还可以吃一天;剩下的一天,就把全县的羊和驴都杀了!战斗结束后很长时间,这个县都看不到羊和驴。毛泽东同志十分感动,他给佳县县委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这13字正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精髓所在。在战争年代,曾流行于太行山区和冀中平原被老百姓广泛传唱的一首支前民谣,就是对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生动诠释。民谣是这样说的:“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衣;最后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据统计,淮海战役动员民工225万人、大小车辆40万辆。40万辆车,如果首尾相接,按两路纵队,能从南京一直排到北京。陈毅元帅曾经很形象地形容:“淮海战役是沂蒙老区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一个政党,只有走群众路线,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生存和发展,才能取得事业的胜利,这就是客观真理,这就是历史结论。   

  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才能获得智慧和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集中人民群众智慧,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在敌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在空前规模的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中,人民群众配合党领导的军队,采取了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表现了极大的聪明才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多种多样的游击战争的作战方法应运而生,打得日本侵略者顾此失彼、疲于奔命、难以立足,为赢得抗战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适应时代发展,创造热情竞相迸发,创造成果不断涌现。大家都知道,联产承包的思想和政策就是在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农民实行的“分田到户”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当年,小岗18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联产承包、乡镇企业、村民自治等许多新生事物,无不来自于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乡镇企业是谁发明的,谁都没有提出过,我也没有提出过,突然一下子冒出来了,发展得很快,见效也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由农民首先提出来的。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历史一再昭示,真正的铜墙铁壁、真正的英雄是千百万人民群众,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我们将一事无成。   

  从我们党建立前后到新中国成立,我国先后出现过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但只有中国共产党在荆棘丛生、跌宕起伏中最终赢得人民的支持,夺取了政权,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当年黄炎培先生曾向毛泽东同志提出著名的历史周期率问题。纵观历史,“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表面上反映的是王朝兴衰、政权更替的历史现象,实质上说的是人民群众不断选择新的利益代表和政治代表的必然过程。   

  (二)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从反面证明了群众路线不能丢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国家机器,有为数众多的党员、党组织,但转眼间土崩瓦解、灰飞烟灭。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可以找出许多原因,但脱离人民群众、最终被人民群众所抛弃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解体前1990,苏联《西伯利亚报》曾以“苏共代表谁”为题在部分群众中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是,认为苏共代表劳动人民的只7%,认为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只占11%而认为代表官僚等的却占85%1917年,苏共党员只有20左右时,领导人民推翻沙皇反动统治,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1945年,苏共党员200左右时,领导苏联人民打败侵略者,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和平进步力量的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1991年,苏共党员1500万左右时,却上演了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历史悲剧。而且更令人震惊的是,对苏共这样一个大党的垮台、苏联这样一个大国的解体,苏共党员和苏联人民竟表现出普遍的麻木和冷漠。西方记者曾经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这里在举行“一场平静的葬礼”。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事实表明,当大多数人民群众认为这个政权、这个执政党已经不能代表他们利益的时候,垮台和失败就是必然的了。苏共演变的惨痛教训,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三)坚持群众路线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   

  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哲学社会科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一刻也不能偏离党的群众路线。   

  首先,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党的群众路线为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立场问题。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还是为极少数人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区别。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检验科学研究成果的最高标准,把人民群众作为评价科学研究价值的最高裁决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旦沦为谋取个人和小集团利益的工具,走向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就必然失去生命力,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其次,在根本方法上,党的群众路线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遵循。党的群众路线所讲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完全一致的。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统一的。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哲学社会科学只有不断地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离开了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的实践,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年毛泽东同志为了深入了解中国社会,寻找救国救民的道理,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曾在32天里步行700多公里,深入实地考察了湖南五县的农村、农民和农民运动,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经典文献。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入了解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创造的“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做出光辉的榜样。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不少名家大师,也都是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中创造了辉煌的学术成就。实践表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的做法和经验是必要的,但照抄照搬外国的东西从来都是行不通的。解决中国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要从中国的实际、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去寻找办法和途径。   

  二、高度重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新中国建立前夕,当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泽东同志曾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这是进京赶考,希望会考个好成绩,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毛泽东同志的这番话,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后面临的考验的清醒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的这一深刻变化,一方面使党能够运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更好地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另一方面也使党面临着严峻考验。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总体上看,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情况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是好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肯定和拥护。这是主流,必须充分肯定。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尤为突出。这些问题大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一些党员、干部丢掉了群众观点。有的把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变成了“蛙水关系”,需要时跳进去,不需要时就跳出来。有的交通便捷了、与群众的联系却少了,通信发达了、与群众交心却难了,条件改善了、与群众感情却淡了。有的单位和部门衙门作风严重,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不抬头、不让座、不倒茶。有的想起来就到群众中去走一走,想不起来就把联系群众忘在一边;活动来了就到群众中去走一走,活动过去就把群众丢在一边。有的只怕领导不高兴,不怕群众不高兴;只干为自己长脸的事,不干对群众有利的事。有的热衷于同老板交朋友,却不和群众交朋友。有的群众观点淡漠,颠倒“主人”和“公仆”的关系,遇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和小圈子的利益,不关心群众困难疾苦,不关心群众安危冷暖。有的对群众奉行的是“谁找我我理谁,谁拍我我向谁,谁近我我帮谁”。有的对群众麻木不仁,甚至损害群众利益,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   

  二是一些党员、干部滋生了不良作风。有的搞形式主义,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出镜头、露露脸,“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有的搞官僚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工作上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得过且过。有的搞享乐主义,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意志消沉、信念动摇。有的搞奢靡之风,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   

  三是一些党员、干部显示出能力不足。有的在对待群众问题上,或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或不知所措、无能为力,找不到新途径,想不出新办法。有的对群众的事情“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有的借口工作忙、事情多,不愿见群众;担心群众提意见、提要求,不敢见群众;面对新媒体、新方式,不会见群众。有的在公共场合失言、失信、失策、失态,在群体性事件中“举止轻率、态度暧昧、反应麻木、应对乏力”。有的不会与群众说话,与新社会阶层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年轻人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   

  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却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毒化了社会风气,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如果任由这些问题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那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大家知道,2008719日发生的云南孟连事件,就是一起由党员、干部官僚主义严重、搞腐败、漠视群众利益引起的震惊全国的群体性事件。在事件过程中发生了500多名村民同公安民警对峙、2名村民死亡和69干部受伤的惨剧。云南省委负责处理孟连事件的一位领导干部沉痛地说:“对党充满感恩之情、待人善良温和的傣族群众,拿起了刀斧棍棒,与警察对抗,用暴力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件事必须引起我们当政者的深刻反思,必须引起各级干部铭心刻骨、灵魂深处的反省!”类似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的同志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这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得出的结论。对于我们党来说,只要处在执政党的地位,“赶考”就不会结束,而“考官”就是全中国的人民群众。   

  学风折射党风,学风体现世风。近年来,学术生态遭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和破坏,不良学风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突出表现在:作风浮躁,急功近利,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闭门造车,生搬硬套,理论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求大不求精、粗制滥造,制造学术泡沫;弄虚作假,抄袭剽窃,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等等。   

  我院始终把学风建设视为立院之基、强院之本,培育和形成了优良学风。但对不良学风对我院治学环境的侵袭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切不可掉以轻心。   

  三、进一步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坚持群众路线的要求没有变。我们党面临的根本问题仍然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面临的最大危险仍然是脱离群众,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仍然是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党的事业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只有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高坚持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才能经受住“四大考验”,克服“四大危险”,继续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中央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教育实践活动充满期待。全院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和院党组部署,把教育实践活动搞好,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这里,我再强调几个问题。   

  一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开展研究、发表言论,自觉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做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决不能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变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变为少数人、甚至外部势力的附庸。在很大程度上说,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和政府决策发挥的作用有多大,在党和政府心目中的地位就有多高。有的地方社科院负责同志谈到哲学社会科学在有的地方对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贴不近、靠不上、用不着,因而不被重视、没有地位的问题。其实,有为才能有位。如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都是远离党委和政府实际工作的问题,或者虽然研究的是同党委政府工作有关的问题,但却发挥不了作用、帮不上忙,或者发挥作用、帮忙不够及时,要想有地位就很难了。如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是同党委和政府工作紧密联系的问题,又能对推动工作产生积极作用,真正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地位自然就会提高。哲学社会科学要通过科学研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并重的原则,以基础理论研究促进应用对策研究,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这里有一个处理好个人学术兴趣与社会责任的关系问题。哲学社会科学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通常表现为学者个人的科研活动。但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是纯粹书斋里的学问,更不是学者个人的自娱自乐,而是要服务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在哲学社会科学界,当然要尊重个人的学术兴趣,但更要大力弘扬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传统,切实承担起自己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做一个对党、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二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始终存在着用什么样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科学研究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放在第一位。要全面、准确、系统地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准确、系统地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其中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具体的研究之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重大原则、重要方针政策问题上,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历史经验证明,经济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些日子,中央下发了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9文件。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形势的判断和认识上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牢固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三是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哲学社会科学从来都是在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索中不断发展的。只有准确把握、科学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才能推动思想理论前进,推进社会历史进步。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紧紧围绕实际工作中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结合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秀成果,不断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高峰。在院里前两天召开的征求意见座谈会上,一些同志提到防止科研碎片化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里需要处理好专门研究和综合研究的关系。分门别类地对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才会把问题研究得更深入一些、更透彻一些,因此专门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实中的问题,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还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无论是国内问题还是国际问题,都处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可以说每一个问题都是“多元函数”。仅凭某个方面的专门知识,很难对一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要解决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需要综合施策。只有在各个学科领域和专门问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加强跨学科综合研究,增强研究的总体性、全面性,才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推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决发挥应有作用。   

  四是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继承社科院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专家学者的榜样,营造风清气正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学风问题是群众路线问题的具体体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既立足当代又立足国情,既深入生活又深入群众,既了解历史又了解现实,既认识中国又认识世界,不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获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增强创新意识,勇于追求真理,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坚持爱国敬业,严谨治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奉献自律,树立良好的学术风范,反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争做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表率。现在社会上对文风问题批评比较多。有的说,现在有些理论离老百姓太远、太空、太高,时代化、通俗化、大众化不足,理论与老百姓中间不是隔了一层纸,而是隔了一道墙,而且是水泥墙。这个问题也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实,把浅显的道理说得很深奥不是本事,把深奥的道理说得很通俗才是真功夫。哲学社会科学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就要切实改进文风,坚持以质量和内容取胜,反对假大空,善于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阐释深奥的道理,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   

  搞好我院教育实践活动,关键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上要重视,工作上要有力。应该说,绝大多数同志思想上是高度重视的,工作上是非常有力的。但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在少数同志那里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模糊认识。如认为,我们是科研单位,“四风”不突出,因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其实,“四风”只有表现形式的不同,没有有无的问题。又如认为,教育实践活动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最终还是走过场。其实,要保证整个活动不走过场,首先是每个单位要守土有责,保证不走过场。又如认为,活动搞多了,影响工作。其实,教育实践活动所要解决的,恰恰是制约工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将会促进工作的开展。上述模糊认识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坚决加以克服。教育实践活动搞得好不好,主要看思想认识提高了没有,存在的问题找到了没有,找到的问题解决了没有,促进事业发展了没有。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在政治上、领导能力上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次考验。希望同志们自觉地担负起责任,切实把活动抓好,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我们相信,有中央的高度重视,有院党组的坚强领导,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院的教育实践活动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责任编辑:梁瑞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Email:zhouzhijian@cass.org.cn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