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
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学习夏森同志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2021-04-02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1年4月2日总第553期 作者:禚明亮
分享到: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外事局研究员夏森同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夏森同志无私忘我奉献的先进事迹很快就在同事之间传播开来,同事们在社交平台上表达着对前辈的敬意,更自发地展开相关事迹的学习。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员,我为拥有夏森同志这样的老师和前辈感到自豪。夏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亲历者、实践者和见证人,我们要学习夏森同志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赤子情怀;艰苦朴素、勤勉务实的生活工作作风;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在科研工作中围绕祖国的实际需要开展学术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学术成果应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严格落实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学习夏森同志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赤子情怀

  在学习夏森同志先进事迹过程中,最令人动容的是她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赤子情怀。夏森同志出生和成长在革命战争年代,她亲身感受过旧社会中国人民身处的苦难境地,她的经历更培养了她对人民群众的血肉之情。她曾动情地说:“我对百姓饥寒交加、惨遭欺凌的旧社会深恶痛绝,立志要让穷人都过上好日子,让孩子们都有学上。14岁参加革命,15岁加入共产党,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耄耋之年的夏森同志心里依然挂念着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挂念着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先后专程到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将自己和她的爱人汝信同志多年积攒的200余万元的积蓄捐助给贫困乡村的学校。她和爱人没有自己的子女,却帮助近200名学生圆了大学梦。更让人感动的是,夏森同志在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说:“我没有做什么,这只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我做的,还很不够。”

  对于选择资助的孩子,夏森同志有着自己的考察标准:“资助的学生不光要看他考入的是几类、几本大学,还要重点看他的思想道德表现。资助的学生必须热爱祖国!”她之所以设定这样的标准,就是因为她希望孩子们学有所成以后可以报效祖国,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国,不要受人欺负”。

  夏森同志无私忘我奉献的背后是她对人民和祖国深沉的爱,是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赤子情怀。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科研工作者要用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指引我们的学术研究,将国家和人民的现实需要放在首要位置,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

  学习夏森同志艰苦朴素、勤勉务实的生活工作作风

  夏森同志和她的爱人汝信同志多次说过生活标准的问题:“生活标准不要定高,吃饱即好”;“我和先生的生活都很简单,钱够用就行,没有什么花销特别大的地方。攒下的钱,都被我们投入到了助学中。”夏森同志和爱人的生活简朴,家中的装修与陈设也非常简单,剩饭剩菜总是舍不得倒掉。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直播过程中,陕西省丹凤县第一小学校长马平富就发现表彰大会上夏森老人穿的深灰色格子外套,正是15年前她第一次来丹凤县实地考察时穿的那一件。这一件外套一穿就是15年。虽然夏森同志在生活上非常艰苦朴素,但在扶贫工作上却非常勤勉务实。2006年,83岁高龄的夏森同志专程到陕西省丹凤县实地考察。当她亲眼看到当地学校艰苦的教学环境和贫困家庭孩子辍学的现状后,于当年拿出2万元,购买了桌椅、字典等用品,从此踏上了捐资助学的道路。

  夏森同志说:“假如我有钱,我一定要帮助他们继续学习。”这样的生活、工作作风怎么不令人动容!夏森同志自己生活如此简朴,却对孩子们的教育毫不吝啬,将钱用在祖国和人民更需要的地方。夏森同志和她的爱人汝信同志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老一辈工作者,他们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树立了生活和工作的榜样。他们艰苦朴素、勤勉务实的生活和工作作风值得我们青年一代科研人员学习和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千千万万个同志一心为民、奋发有为,将平凡的工作变成不平凡的事业,才有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这中间自然也有无数科研工作者的身影。作为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我们生活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施展抱负的机会,提供了相对优渥的生活环境。但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本身是艰苦的、富有挑战的,我们不能因为身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而放松警惕,也不能因为生活条件的提升而忘记艰苦朴素的作风。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耳相传的治学精神。我们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要以艰苦朴素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活;要以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治学、勤勉务实的态度对待科研工作。我们要始终着眼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聚焦党中央关心的战略和策略问题,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出具有参考性、借鉴性、推动性的建议。在平凡的科研工作岗位中铸就不平凡的事业,努力成为一个有学术造诣、有社会责任、有价值追求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学习夏森同志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

  夏森同志出生于1923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亲历者、实践者和见证者,与中国共产党共同成长。夏森同志接受采访时说:“我和先生都是老党员,回想起这么多年的沧桑巨变,我们都非常欣慰,因为我们的命运与新中国的命运紧紧相连,我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从未动摇。”我们要学习夏森同志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

  夏森同志14岁参加革命,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历程,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她83年党龄的革命生涯里,她一直坚守着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践行着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守护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传承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夏森同志的革命生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百年奋进历程的投影,她的先进事迹就是我们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作为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崇高使命,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科研水平,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新贡献。同时,我们还需要在生活中、工作中磨砺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