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金碚:正确看待中国外贸增速之变——兼评《全球经济深度调整背景下中国外贸增速变化机理及对策研究》
2022-01-28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2年1月28日总第593期 作者:金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分享到: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除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特殊年份外),中国外贸增速一直深陷“低迷泥沼”。外贸增速大幅度下滑引起了理论和实践部门极大担忧,因为在外贸是驱动经济增长一支重要力量的共识下,中国外贸增速下降乃至出现负增长,意味着外贸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将随之下降。因此,中国外贸何去何从,成为新阶段开放发展之问。如何厘清贸易增长的决定因素,科学揭示当前中国外贸增速变化的原因,据此探寻促进外贸平稳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是当前理论和实践部门面临的极具战略性课题。

  贸易增速变化的理论之“根”

  针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贸易增速下滑现象,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探讨并取得了丰富成果,主流观点主要从需求减弱、信贷紧缩、贸易保护和生产冲击等角度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应该说,既有观点从不同视角和层面涉及贸易增速变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因素,为我们理解贸易增速之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但是没有从理论层面深度剖析贸易增速变化的根源所在。

  实际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贸易变化的不仅仅是增速,还包括贸易的需求弹性,即贸易增速与世界GDP增速之比的关系。与危机发生之前相比,世界贸易需求弹性有了很大的下降,甚至出现了贸易增速低于GDP增速这一令人费解的现象。因此,要从理论根源上理解近年来贸易增速下滑现象,首先要明晰贸易增速的理论逻辑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球贸易的快速发展,正是分工演进的结果。更确切地说,是全球价值链的分工演进推动了贸易高速增长。因为产品生产环节的不断细分以及由此引发的越来越多中间产品多次跨境流动,导致统计学意义上的贸易增长被不断放大,出现外贸高速增长。但是,正如任何事物的增长都有限度一样,贸易增速亦遵循同样的规律。全球价值链分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方面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基数效应,另一方面进一步分解的难度加大、速度放缓,从而边际效应越来越有限。由于贸易增长正是增量(即边际效应)与总量(即基数效应)之比,因此,在上述两个效应叠加影响下,从长期来看,贸易增速放缓是必然趋势。

  正是突破就贸易而谈贸易的视野局限,从分工的“根”上去探寻贸易增速变化的本质原因,戴翔教授和何启志教授合作的专著《全球经济深度调整背景下中国外贸增速变化机理及对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版),构建了阐释贸易增速变化的系统理论。全书理论阐释紧扣科技革命和全球经济规则等制度变迁如何在微观和宏观上影响产业发展、分工格局和分工形态,据此构建基于分工演进的贸易增长超边际理论分析框架,明晰技术和制度变革推动下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及总体趋势特征对贸易增速的影响机理。并且在上述理论框架内,该书进一步分析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等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特征、分工位置及其变化等,对各自贸易增长变化影响的内在机理及其可能的差异性,为解释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中国外贸增速变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国外贸发展的未来之“路”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尤其是出口贸易份额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从改革开放之初不足1%上升到当前约15%的水平。可能正是因为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我们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以及对“增速”的过度关注。所以,一旦贸易增速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我们就会出现担忧、焦虑,对进一步发展外贸在促进经济增长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会产生质疑。当前,理论和实践部门讨论的所谓“净出口负贡献”问题,就是明证。于是,在理论和实践部门产生了要不要继续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或者说由外需转向内需),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的问题。中国外贸发展的未来之“路”,究竟在何方?

  贸易增速固然重要,但是面临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尤其是中国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后,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显然更加需要注重高质量。实际上,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时代,贸易的本质是参与全球生产,而不是简单地互通有无或者发挥比较优势。在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过程中,出口并不必然表现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进口也并不必然表现为对经济增长的拖累,传统的所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理论阐释都需要创新发展。因为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都是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需要,都是利用全球资源实现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不能再简单地以外贸增速及其变化来看待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是要用整合和利用全球资源的全新思维,从能够整合和利用到何种质量、何种层次的全球生产要素角度,去理解和看待外贸的作用。因此,在全球价值链分工阶段,中国仍需进一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且不能以“增速论英雄”,而是要通过不断提升外贸发展的质量,来更好地整合和利用全球资源尤其是全球高端要素,以服务于中国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发展。“稳外贸”的核心要义是要稳住乃至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而非简单意义上的增速变化。这才是中国外贸未来发展的正“道”。

  中国外贸发展质量提升之“策”

  提升发展质量,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外贸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那么,接下来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如果说,以往中国外贸高速增长,根本在于中国顺应并抓住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带来的战略机遇的话,那么未来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在顺应乃至引领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新趋势中实现。

  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如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服务业拓展,从价值链向创新链演变,从价值链贸易向数字贸易发展,从基于发达经济体的全球创新向基于发展中经济体的逆向创新转变等。应该说,这些变化和发展趋势,为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实现高水平外贸发展带来了重要战略机遇。为此,中国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打造外贸企业竞争新优势。具体的战略举措主要包括: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促进外贸平稳发展和转型升级;依托服务贸易发展培育新增长点;依托科技创新提升外贸转型发展能力;依托培育人力资本增创外贸发展新优势;依托企业“走出去”带动外贸发展;依托引进国际先进要素提升外贸发展质量;构建出口可持续发展新机制,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调整进口贸易政策,发挥进口在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中的促进作用;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建立对外直接投资管理新体制,促进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升服务贸易战略地位等。

  《全球经济深度调整背景下中国外贸增速变化机理及对策研究》结合现状分析、理论机制探讨、实证检验、模拟预测以及问卷调研和访谈结果,并借鉴国际经验,着重从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视角,在政策取向和具体措施两个层面,提出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产品、不同企业的政策选择重点,构建促进中国外贸平稳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体系,以中国外贸未来发展之路为导向,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的对策思路。总体而言,该书不仅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发展有贡献,对中国外贸发展实践也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和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