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渤海史中“东牟山”地望辨
2021-11-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1月24日总第2294期 作者:孙昊
分享到:

  史籍记载,唐代渤海靺鞨首领大祚荣在契丹营州之乱后,率众东奔,在东牟山筑城居之。传世文献对相关史事的记述极为简略,且歧异别出。《旧唐书》《册府元龟》等书称东牟山在桂娄故地;《新唐书》《五代会要》称东牟山在挹娄故地。此外,再无其他可以直接判断两说是非的资料。尽管如此,这也成为历史学和考古学界思考渤海政权早期政治中心的唯一文献线索,相关研究都无法回避对东牟山地望的讨论,多各依《新唐书》《旧唐书》立论,诸说并存,皆无法证实。考古新发现在东牟山地望与渤海政权早期政治中心的探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揭示新线索,引发新的争论。

  首先,关于东牟山地望的记述,最早见于元明《一统志》。元明《一统志》系统采信《新唐书》“挹娄故地”说,并受《辽史·地理志》渤海侨置州县记述的影响,认为东牟山就在沈阳(元称沈阳路,明称沈阳卫)。《满洲源流考》卷一一引《元一统志》:“沈阳路,本挹娄故地。渤海建定理府,都督沈、定二州。此为沈州地……沈州为兴辽军,又更昭德”,“东牟山在沈阳路挹娄故地”。《明一统志》称“东牟山在沈阳卫东二十里,唐高宗平高丽,渤海大氏以众保挹娄之东牟山即此”。杨保隆《新旧唐书“渤海传”考辨》(《学习与探索》1984年第2期)认为大祚荣部众先东保桂娄故地,据东牟山;其后才于牡丹江上游的挹娄故地建立震国。他认为沈阳东郊的天柱山在明以前就叫做东牟山,当是大祚荣“分王高丽故地”的东牟山。

  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发展,传世元明《一统志》的古典论说成为少数派,近代以来形成了以敦化龙头山为中心的考古—文献二重证据链,敦化地区牡丹江上游诸说渐居主流。

  其次,东牟山在敦化地区牡丹江上游诸说。经过考古—文献二重证据结合的推进,该说成为目前较为主流的说法。该说多采信“挹娄故地”之说进行史地的推断,形成不同的观点。

  其一,李氏朝鲜实学家丁若镛在《我邦疆域考》卷五中提出:“中京者,所谓旧国也,在上京之南三百里,东牟山之下……今镜泊湖之南二百里有额敦山,其高六十里,正在虎儿哈河之西,此域是东牟山也……此或是奥娄河树壁之处也,中京在此地。”其附《渤海国图》将东牟山标注在今敦化西南牡丹岭一带,大致与清代额敦山的位置相合。丁若镛之说流传不广,在敦化与牡丹江上游诸说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敖东城—六顶山说。

  其二,东牟山在敦化敖东城之说。曹廷杰在《东三省舆地图说·渤海建国地方考》中云:“高丽灭,率众保挹娄之东牟山,则徙至挹娄国境内,在今奉天界。……自万岁通天丙申至先天壬子,共十七年。舍利齐齐克仲象父子渡辽水,辟地五千里,以所统为呼尔罕州,应由今奉天渡东辽水至吉林鄂多哩城(敖东城)建国。”曹廷杰仍承袭“沈阳”为东牟山之说,但他关于渤海立国之地在敦化的观点影响极大。后世多据此在敦化敖东城附近寻找东牟山,甚至有学者误认为曹廷杰首倡东牟山在敖东城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敦化敖东城附近的六顶山古墓群发现了渤海早期贵族墓群,出土了贞惠公主墓志铭(王承礼、曹正榕《吉林敦化六顶山渤海古墓》,《考古》1961年第6期),对牡丹江上游考古遗址进行了初步调查(如王承礼《吉林敦化牡丹江上游渤海遗址调查记》,《考古》1962年第11期等)。这些都使得学界认为六顶山及其附近地区是渤海早期政治中心,进一步巩固了曹廷杰观点的考古资料基础,此后的研究几乎都是在探讨这一地区的哪座遗址所在地是东牟山。《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据考古发现,认定东牟山就是六顶山和敦化城附近的某座山城。20世纪80年代,刘忠义《东牟山城在哪里》(《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4期)和刘忠义、冯庆余《渤海东牟山考》(《松辽学刊》1984年第1期)两文结合方位、里程、自然环境与文献记述、实地调查,提出敦化城山子山城是东牟山,这一观点一度被学界普遍接受。

  最后,采信《旧唐书》系统“桂娄故地”说,认为东牟山在延吉盆地。这种说法在早期并不占优势。随着近年东北图们江流域考古的深入发展,逐渐在解构先前敦化说的二重证据链,东牟山在延吉盆地说再次受到关注,相关争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早年历史学者曾提出相关假说。鸟山喜一《渤海史上诸问题》(《渤海史上の諸問題》,風間書房1968年版)结合“桂娄”历史地理渊源,与“太白山东北”等文献记述,认为渤海政权早期的政治中心当在延吉盆地海浪河的西古城子,东牟山也应在其附近寻找。王禹浪、都永浩《渤海东牟山考辨》(《黑龙江民族丛刊》2000年第2期)认为东牟山在今吉林延边磨盘村山城(旧称城子山山城),并提出忽汗水、奥娄河分别是今延边的布尔哈通河与海兰江。此说多据文献记述大胆假设,并未动摇东牟山在挹娄故地敦化之说。

  21世纪以来,随着渤海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日益深入,发现延吉盆地及周边地区渤海早期历史遗迹远较敦化“渤海遗址”更为丰富,尤其是和龙西古城遗址、延边磨盘村山城遗址先后于2002年、2020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才真正动摇东牟山及渤海早期政治中心在敦化的普遍认识。

  这种转变也经历了一个认知的过程。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2002—2003年对敦化敖东城与永胜遗址进行发掘,发现这些“渤海遗址”实际与渤海早期都城没有关系,它们更多是金代遗迹。(《吉林敦化敖东城及永胜遗址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边疆考古研究》第2辑,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04—2005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在延吉盆地范围内和龙市龙海王室贵族墓区发掘(《吉林和龙市龙海渤海王室墓葬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6期)。2010年,吉林省文物局组织对延边地区古代边墙遗址进行发掘,认为其形成于渤海政权早期,是为对抗靺鞨部族而修建的。(吉林省文物局《吉林省长城资源调查报告》,文物出版社2015年版)更为重要的是,2013—2020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延吉与图们交界处的磨盘村山城进行连续8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确认该遗址早期文化阶段大致在7—8世纪,且遗存规格等级高,年代与城墙始建年代相当。推测该地与大祚荣东奔,据东牟山居之的立国之地有关。(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文荣、徐廷执笔):《吉林省图们市磨盘村山城考古工作的重要收获》,《中国文物报》2020年12月4日第7版)

  王培新近年充分关注到延吉盆地渤海文化遗址新发现,认为学界普遍认可的渤海早期王城在敦化之说,主要是文献记载简略导致的误解,并受到当时渤海考古研究水平局限造成的遗存误判影响。在吉林敦化一带寻找渤海早期王城缺乏考古学证据支持,渤海前期政治中心可能在和龙西古城一带。(王培新《渤海早期王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2期)此后他结合磨盘村山城渤海初期文化遗址与延吉盆地、海兰江河谷盆地等相似文化遗址综合考虑,提出“保桂娄之故地,据东牟山,筑城居之”的渤海早期王城在磨盘村山城假说。(王培新《磨盘村山城为渤海早期王城假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新果集(二):庆祝林沄先生八十华诞文集》),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综而观之,关于唐代东北渤海政权早期立国之地东牟山地望的探索一直都面临文献不足征的情况。早年乡土文献与史地学者多默认19—20世纪之交东北市镇、交通格局承自古代渤海地理,并无多大变化,把古代文献的只言片语和清末东北市镇、交通布局进行对照推定,没有可靠实证的基础,以至于歧见频出而无定论。20世纪以来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推进,揭示出渤海古代文化遗存分布格局与清末民初史地学的地理格局存在极大差异,原来看似妥帖的说法也在不断受到挑战,启发学者去探索新的可能。由此可见,自古至今关于古代渤海国史地认知的视野与方法在不断发展,知识持续更新,相关研究与认识仍在路上。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