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在融合发展中实现国史研究高质量发展
2021-09-10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1年9月10日总第575期 作者:储著武(当代中国研究所)
分享到: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2021年度暑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指明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以下简称“国史研究”)也应该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中找准自身定位,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

  国史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国史研究力量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高校、党校以及军队院校等组成。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高校的情况尤须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完整的国史研究学术建制。1990年6月28日,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代管。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党中央批准成立的专门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编纂、研究与出版的唯一国家级学术机构。1992年12月,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及教育、宣传的学术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成立。1994年1月,《当代中国史研究》创刊。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依托当代中国研究所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以下简称“国史系”),负责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2011年5月12日,当代中国研究所正式变更隶属关系,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直接管理的研究所。经过30余年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创了集研究、教学、刊物和学会为一体的国史研究与教学模式,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国史研究教学创新基地。经过30余年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如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新中国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等学术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国史研究与教学人才,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这些长期积累的优势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史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学校国史研究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设当代中国史专业,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设立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等。为配合历史学院系的国史教学工作,很多高等学校组织力量编写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当代史》等教材。

  2020年,一些高校积极成立国史教学研究机构,如南京大学成立新中国史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成立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成立当代中国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心(实体机构)等。毫无疑问,这些教学研究平台的建立将极大促进国史研究的开展。

  新转向  新任务  新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史研究学术化进程大为加快,推出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党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经过多次修订,不断完善充实内容,为广大高校师生深入学习国史提供权威教科书。进入新时代,国史研究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发生根本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面临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的新转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通过努力,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这一重要论述为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提供根本遵循与重要指导。正是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前后,党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实质上是对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的战略性部署。国史研究自然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中获得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先机。

  第二,面临加快构建国史研究“三大体系”的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国史研究来说,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国史研究“三大体系”。5年多来,国史研究“三大体系”建设已取得一些重要进展,但与党和国家的要求还有差距,还有很多地方亟须努力改进和提升。

  第三,面临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针对学习党史国史作出大量重要论述,提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等重要思想。近两年来,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同时,随着大众国史认知水平的提高,对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的需求也会增强。若没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作为支撑,高质量的国史学习读本是很难编写出来的。国史研究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国史研究的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要思考的不再是需不需要,而是如何实现的问题了。

  总而言之,这种新转向、新任务、新要求,客观上要求国史研究必须在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中探索新路,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

  推动国史研究高质量发展

  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史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2019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参与编写《新中国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改革开放简史》等重要著作,参与制作《我们走在大路上》《敢教日月换新天》等大型专题纪录片,努力践行用学术研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仅如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还每年向有关部门报送大量对策研究成果和调研报告,较好发挥了决策咨询作用。高等学校国史研究机构,也在加快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的步伐,积极为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史研究各支力量组织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未来,国史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在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的要求下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

  首先,整合力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史研究有独立完整的学术建制,拥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研究队伍,也有大量学术成果的积淀,这些优势是其他机构和力量不多见的。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启动科教融合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研究所融合发展的模式引发外界关注。希望能尽快整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国史系等内部力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组建成立国史学院,构建本硕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加强国史研究力量内涵式交流融合,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由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高等学校等研究力量所属部门不同,导致相互之间的交流融合机制不畅。应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加快彼此之间的交流融合步伐,共建学术共同体。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交流融合不应该是表面的,而应该是内涵式的。在交流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共同进步与发展。

  最后,进一步明确国史学科归属问题。目前,国史学科归属不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划归马克思主义学部、中国人民大学自设的当代中国史二级学科隶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设有当代中国史研究专业,都是授予中国史硕士、博士学位。国史学科属于历史学科似乎不是问题,但在学院建制等方面出现很大差异以致其学科属性存有争论,需进一步加以考量解决。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