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在法国感受东亚和东南亚文化
2024-05-10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687期 作者:屈永仙(民文所)
分享到:
  在法国访学期间,因为长着一副南方少数民族的面孔,我多次被问是不是菲律宾人或印度尼西亚人,也多次被当地法国人或游客问路。这最初让我迷惑不解,后来明白了其中缘由。在巴黎,东方面孔很多,他们大部分属于早期移民,早已成为巴黎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在巴黎街头,华人快餐店、泰味餐厅、越南米粉店随处可见。
  根据法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法国总人口为6760万,移民接近690万人,其中来自东亚和东南亚的移民占6%,涵括中国、越南、柬埔寨、日本、韩国、老挝、泰国或菲律宾等国。
  我到法国访学的课题与中国南方民族和东南亚民族有关,因此这些移民群体也是我关注的对象。这篇短文记录了我来法访学后关于东亚和东南亚移民文化活动的四次经历和体会。
  农历春节热闹非凡
  巴黎的13区有Choisy和Ivry两条街道被视为唐人街的核心区域,这里有中国红、陈氏商超、巴黎士多等多家亚洲食品连锁超市,可以买到几乎整个亚洲各地的食品和调料。人们常常远道而来,在此寻觅故乡的味道。无论是东亚还是东南亚的移民,通常都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饮食文化。
  走在这个区域,可以听到中国的普通话、东北话、北京话、潮汕话、闽南话等,以及东南亚的泰语、越南语、柬埔寨语。他们对外族人交流可用流利的法语,但在同族群内的交际用语基本都使用母语。无论是东亚还是东南亚的移民,都固守着自己的语音文化。
  农历新年是远东移民的共同节日,中国人说它是春节(fête du Printemps),越南人说是越南新年(fête du Têt),韩国人也说是韩国新年(fête Seollal)。临近农历新年,几乎所有远东移民都会将自己的居住区装饰一新,贴对联、享美食,互相拜年,欢庆一堂。
  2023年的春节,同样热闹非凡,有新春游园活动,我也参与其中,颇有一番感受。与往年一样,Choisy和Ivry两条街的游园活动引人驻足,街道两旁的树上早已张灯结彩,众多店面都贴上了对联,门口挂着大红灯笼。往来围观的人群堵得水泄不通,更是一景,在交叉路口处,区政府派来的警察维持秩序,很是忙碌。各种民间商会和商业集团,如Tang Frère组织了文艺团体方队,有舞龙队、舞狮队、少林武术队、神仙队(八仙和唐僧师徒),有少数民族队(朝鲜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还有汉服队。最受欢迎的总是舞狮队,他们每走到一家店门前,就敲起锣鼓舞动一番,店家便会燃放一串震天响的鞭炮回应助兴,并兴高采烈地给舞狮队送上红包致谢。相比之下,步履欢快的舞龙队也很吸睛,引得观看的人群欢呼不断。还有站在车上的花仙子,频频向人们喊着“新年快乐”和“Bon Annee”等祝福语。
  客观来说,春节的游园活动给我的感受是些许“混杂”和“脱节”。一方面,由于移民来源多元化,各族群的习俗和信仰汇集于此,凡财神爷、关公崇拜、妈祖崇拜、释迦牟尼佛和观世音菩萨崇拜皆欢聚在一起,不同的仪式与活动同时进行,在秩序上难免让人有种混杂之感。另一方面,有些游园方队无论是服饰还是他们所要展示的精神面貌,略显脱节于时代。这是因为他们早已脱离了故土,在已经过去的几十年里,无论是中国还是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较早的移民自然不掌握故土如今真正的精神面貌变迁。
  春节无疑是远东移民最隆重的节日,不仅是同族成员传承文化的最好时机,也是向法国人和其他族群展示自身文化的好机会。围观的人群以法国人居多,他们对中国农历春节游园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移民历史博物馆里,有许多照片展示了华人过春节的情景,他们穿着正红的戏服,戴着戏帽,有的手举着大灯笼上面写有“国泰民安”,有的举着精致的八角宫灯,体现出浓浓的中华文化味道。
  远东移民展览见证160年历史
  时间来到2024年的龙年春节,巴黎国立移民历史博物馆(Musée de L'Histoire de L'Immigration)举办了“1860年以来的东亚和东南亚移民展”,向人们展示了近160年的远东移民历史,该展正是Tang Frères集团独家赞助的。
  展览入口处有一个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播放着某年有多少移民抵达法国。如下面这些:在1844年至1868年期间,有458名中国人和287名越南人被送往留尼汪岛,在殖民地种植园或糖厂工作,作为“契约工”移民系统的一部分。
  从1912年到1927年,有3000到4000名中国学生在蒙塔尔吉斯的劳工学习运动的框架下来到法国。
  从1921年到1946年,有近500名中国学生在里昂的中法学院学习。
  从1975年到1990年,法国接纳了125346名东南亚难民,其中包括47160名柬埔寨人、35600名老挝人和42700名越南人。
  2020年,在法国居住的东亚和东南亚移民后裔如下:出生于朝鲜的有67人,出生于菲律宾的有17414人,出生于泰国的有20763人,出生于韩国的有23681人,出生于日本的有24453人,出生于老挝的有48760人,出生于柬埔寨的有72465人,出生于中国的有125893人,出生于越南的有143865人。
  从以上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远东移民分批次来到法国主要有三个身份,一是跨国劳工,二是战争难民,三是留学生。一方面,东亚和东南亚诸国陷入了长期的战乱,有的沦为西方的殖民势力范围,人民陷入长期的反殖民战争和抵抗运动中。大量的战争难民涌现,其中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难民大多前往法国谋求生路。另一方面,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法国人口损失严重,为缓解人口压力,法方积极主动吸收外国劳工和留学生。早期的亚裔劳工通常进入法国本土或法属殖民地的种植园或工厂工作,后期劳工多被培训为军人,仅1940年就有27000名来自东亚和东南亚的步枪手和工人被招募。博物馆展示的大量实物和图片资料,生动说明了这些移民的来历和身份。
  当时的法中友好协会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甄选和运送中国籍学生到法国留学服务作出了努力。若干里昂中法大学的师生合照,见证了从1912年到1927年有近4000 名中国留学生赴法勤工俭学。让我惊喜的是,看到了两份资料卡片,主人名叫邓希贤(Teng Xixian),正是我们中国人所熟知的邓小平。一张是他的居留证,另一张是1923年他在Hutchinson鞋厂勤工俭学时的工卡。他在这里度过了最青春但也是最艰辛的日子。
  远东移民文化传承各具特色
  无论是小巴黎内还是大巴黎区域,都分布着远东的移民。美丽城(Belleville)和温州人社区(Quartier Wenzhou)都是早期远东移民的聚集地,第94省、77省和91省也住着大量远东移民。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他们参与本地经济文化的建设,同时致力于迁移、重建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在77省的布西圣乔治(Bussy Saint Georges)镇,建有一座“佛光山法华禅寺”,2023年11月,我与友人相约来到这里参观。从外观来看,这是一栋普通建筑,进入内部却有大雄宝殿、讲经堂、观音堂以及星云大师书法厅。预约参观的人不少,通常上午听经,中午吃斋饭,下午观摩星云大师的书法,之后临摹佛经字帖。
  步入观音堂,正面是千手观音,左右两侧墙壁有观音的33个化身像。这里放有若干桌椅,供有笔墨印帖,游客可以坐下虔心抄写佛经或星云大师的佛教语录,或《菜根谱》词话。我的临帖是“一脸微笑,给人欢喜温暖;一件喜事,给人利益方便”。在星云大师书法厅中,展览着他的“一笔字”作品,如“知行合一”“提放自如”“十修歌”等。这些词话的内涵与佛法精神相结合,给人以启发和净化。与其说“佛光山法华禅寺”是庄严的佛堂净地,还不如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实践基地,也是华人在异国他乡努力重建的精神家园。
  东南亚移民同样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文化。每年4月中旬便是宋干节(即泼水节),来自东南亚的泰、掸、佬族移民也有一些应景的庆祝活动。2024年4月14日,位于巴黎77区的莫伊西-克拉马耶尔(Moissy Cramayel)按照传统举行了宋干节庆祝活动,于是我与友人相约前往体验他们的节日氛围。这个园林内塑有上百座佛像,或金色或银色,佛像胸前都有示牌,写着由某某家族或个人捐钱塑造。园中的主要建筑卢尼城堡(Chateau de Lugny)曾是个废弃城堡,后来内部被改造成了佛堂,周边还建有若干佛亭和佛塔,可谓一应俱全。
  宋干节是傣、泰、掸民族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当天,园内早已聚集了上千人,他们中有的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根据服饰大体可分辨出不仅有来自东南亚各国的泰、掸、佬族,那些穿纱丽的人大概是来自印度东北部的傣阿洪,还有法国人和华人面孔。园中央搭建了一个舞台,表演的节目有泰国音乐、舞蹈、泰拳等。舞台四周坐满了亲朋好友,或围桌而坐,或席地而坐。园子周边配有一些美食摊位,出售凉拌木瓜、炒米粉等泰国菜。一些青少年儿童尽情泼水娱乐,上了年纪的人沿袭传统在脸上抹上了白色颜料,青年男女则载歌载舞。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千佛之国,回到了东南亚。
  除此之外,巴黎周边还有其他佛教文化场所,比如位于12区的文森宝塔(Vincennes pagoda)属于藏传佛教。位于91省的埃夫里-库尔库隆宝塔(Evry-Courcouronnes pagoda),则是越南移民为主的汉传佛教场地。日常生活中也能接触到东亚和东南亚文化,比如我所居住的巴黎国际大学城里就有建

责任编辑:吴屹桉(报纸)闫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