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以人民为中心 为人民做学问
2022-02-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2月17日第2349期 作者:贾洁
分享到: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做学问,这不仅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而且是继承和发展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重民、爱民、以民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一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有着鲜明的人民立场,在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积极投身革命,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肯定“庶民”的力量,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创造性地阐释了文艺与人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确定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指明了文艺为谁服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他指出:“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所以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这是革命战争的主力。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们是能够长期地和我们合作的。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为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邓小平同志指出:“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

  另一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为人民奉献精品佳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新时代学术创新有着无比广阔的空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精品奉献人民。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理论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来做研究,敢于啃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的“硬骨头”。“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而人民的问题便是浇灌理论创新种子的源头活水。只有倾听人民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方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推动理论创新。二是重视调查研究,回应人民关切。马克思主义认为,实地调查获取的现实材料是社会研究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只有准确掌握现实情况,才能进行科学的理论构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毛泽东同志的多篇农村调查报告,这些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方法的光辉典范著作,都包含了大量统计数字和田野调查材料。走访、座谈、问卷、咨询、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调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才能够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思考“人民最需要我研究什么”“当前发展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要害’问题是什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做学问,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进行学术研究,回应人民期待。三是贴近人民生活,推出精品力作。衡量一个时代的理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精品佳作的标准是什么?有学者提出,“首先要有用管用、切合实际,能够抓住主要矛盾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对研究成果负责,确保其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勤奋耕耘、扎实劳作,贴近人民生活,把握民心民意,围绕大局,建言献策,既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科学揭示时代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积极奉献时代精品和传世佳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应有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任务更加繁重,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切实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