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最鲜明的特点和精神实质,非“担当”二字莫属。“担当”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九次,足见其分量和价值。“担当”贯穿于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地生根的全过程。
在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这场“输不起的斗争”的过程中,有些干部看到的不是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而是读出了干事与出事的“逻辑”,为官不为、为官慢为一时甚嚣尘上。为官不为情形很多,如有些干部因能力不足不会担当,有些干部因自身不净不敢担当,有些干部因顾虑重重不愿担当。针对此,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从制度上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着力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四年多来执行效果有目共睹,一些干部断崖式降职,让群众看到了党中央的决心和意志,但基于制度本身的事后惩罚性质,为官不为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根治。为此,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从思想到行动,从事前到事后,从内到外,都作了系统规定,但关键在于全面落实。2019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忠诚干净担当”写入总则第一条,并将以“敢于担当”为主要内容的二十字标准作为选拔任用新时期好干部的基本条件,从而在制度上进行了确认和固化。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必须在全社会形成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环境和氛围,让担当成为一种全民自觉。
担当的首要是“在位谋政”
“在位谋政”是本分,是职责所在,在位就应当有所作为。古人说:“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但如今,有的干部饱食终日、尸位素餐,有的干部遇事总遮着掩着盖着捂着。岗位从不缺人,但人常常缺位,干部缺位不作为正在销蚀着党群干群的根基。为此,要大力倡导“在位谋政”的担当精神。疫情防控要担当起来,乡村振兴要担当起来,风险防范要担当起来。每个人的“位”不同,“谋”自然各异。如何谋?就是要善于集众人之智,力避一意孤行、刚愎自用、假公济私。要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统筹谋划、综合创新。
担当的关键是“迎难而上”
“迎难而上”是胆识。习近平总书记为迎难而上者画像并提出“五个面对”,即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没有坚忍不拔之志、攻坚克难之心、迎难而上之魄,欲实现如此宏大之目标,谈何容易!事业中遇到困难,阻力来自方方面面,该如何对待?是畏葸不前,还是迎难而上?考验着干部的担当精神,也检验着干部是否具备成就事业的胆识和智慧。为此,要大力倡导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迎难而上,就是要有直面问题不退缩的勇气、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大力弘扬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及始终围绕宗旨、目标不偏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无限风光在险峰。领导干部只有历经关键岗位的锻炼,历经艰难环境的磨炼,才能有大格局、大境界,才能真正成就伟业。
担当的核心是“无私无畏”
“无私无畏”是党性。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担当就是责任,要出以公心,有责任重于泰山之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有的干部遇事不作为、不愿担当,是心有顾虑、私心私欲在作祟。不会担当,是能力不足,缺乏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精神。面对被泼脏水,有的干部缺乏斗志,丧失信心,此时此刻,组织就要承担起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责任,而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更要以无私无畏的精神担当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担当的精神是“力排众议”
“力排众议”是魄力。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这种担当既是爱才,更是魄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要陷在怕人评说的怪圈里”。如今,好人主义盛行,有的干部怕得罪人丢了选票,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满足于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有些人搞小圈子、任人唯亲,不看干部的成绩;有些人在集体研究问题时喜欢“和稀泥”,当“老好人”,把原则当人情送。这些说到底是缺乏担当的表现。为此,要大力倡导“力排众议”的担当精神。
担当的魂魄是“舍我其谁”
要大力倡导“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的担当精神浩气贯长虹。周恩来总理一生鞠躬尽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践行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不入虎穴,谁入虎穴”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新时代需要头脑清醒的人,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定当有我。面对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看是否于己有利的不良风气,需要有人带着“不言利”的胆识站出来,秉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担当精神,以“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为了事业不计较个人得失。
担当的自觉是“我的责任”
“我的责任”是使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如是说。如今,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新时代迫切需要的就是这种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推诿扯皮只会产生无谓的牺牲、无尽的内耗,于事业毫无裨益,不过是缺乏强烈责任意识的体现。为此,要大力倡导“我的责任”的担当精神。每个中华儿女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有敢于担当的胆识和魄力,始终秉持着“民族复兴,我的责任”的理念。社会规则遵守从我做起,社会失范有我的责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系人民疾苦,能否顺利建成小康社会有我的责任;各项政策积极有效,没有落实好有我的责任,领导干部对本单位人才流失要意识到是我的责任等。当时时处处从“是我的责任”出发,便无不成之事。
担当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是一种胸怀,是一种精神。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其中的核心要义就是“担当精神”。从立足岗位开始,遇到问题不退缩,处理问题显公心,出现分歧亮原则,时刻不忘初心,始终牢记使命。新时代,我们更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需要担当,担当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唯把担当意识融入血脉之中,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曙光在前、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