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中国现代化中长期发展趋势
2021-10-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0月18日总第2267期 作者:张翼
分享到:

  张翼,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任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学会会长、兼任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农民工、家庭社会学、社会流动、社会治理。著有《中国各阶层人口的数量及阶层结构——利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所做的估计》《当前中国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等。

  长期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体现着强烈的追赶式特征。自1949年以来,通过持续不断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中国成功将工业化进程推进到中后期阶段,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并强化了向服务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以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未来,只要中国每年的GDP增长率稳定在5.0%—5.5%,则中国将在一系列稳定的社会转型中完成“十四五”规划的中长期任务。

  人口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人口增长到14.11亿。中国同时也从人口高速增长时期逐渐步入缓慢增长时期,并将在2027年左右达到人口峰值。这个峰值人口数量在14.23亿左右。其中的变数,主要取决于今后几年生育意愿的变化趋势。如果生育意愿增强,则峰值会高于这个数字。如果生育意愿减弱,则峰值会低于这个数字。

  与此同时,如果人口转型和社会转型的趋势得以继续,则中国的城镇化率会大大提升。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城市的拉力仍然强大。未来改革的力度越大,城市向流动人口开放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越高,市民化速度越快,则城镇化成效就越显著。第二,农业部门的机械化水平会继续提升,农业产品的商品化率会继续提高,单个农民的耕种面积会继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十四五”末期的城镇化率大概率会超过70%。这个速度快于截止到目前的主要预测。

  在工业化过渡到中后期之后,中国劳动力人口的从业部门,将继续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2019年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分别为25.1%、27.5%和47.4%。伴随中国劳动力人力资本的增加、大学毛入学率的提升,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会继续扩大。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要构成的中国中产阶层的占比,会从当前的25%左右增长到2025年的31%左右,再增加到2035年的43%左右。但农民群体的人数占比,则会从当前的25%左右下降到2025年的20%左右,估计到2035年会下降到10%左右。如果只计算18—60岁的就业人口,则当前农民群体的占比仅仅为17%左右。所以,未来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中等收入群体和中产阶层的稳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可以有效拉动中国的消费,从需求侧加强供给侧的改革力度,为经济繁荣注入活力。

  在“十四五”规划中,2035年的目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如果将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确定在2万美元到3万美元之间,则2020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按照6.44%的GDP增长率计算)1.1万美元左右。如“十四五”时期的GDP增长率能够达到平均6.5%左右,“十五五”时期平均达到5.5%左右,“十六五”时期平均达到5.0%左右,则2025年的人均GDP 会达到1.5万美元左右,2035年会达到2.56万美元左右。但如果“十四五”时期GDP平均达到6.0%,“十五五”时期平均达到5.0%左右,“十六五”时期平均达到4.5%左右,则2025年的人均GDP 会达到1.48万美元左右,2035年会达到2.38万美元左右。未来,中国会加大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促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收入差距缩小的情况下,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会大幅改善。

  共同富裕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在共同富裕社会的建设过程中,主要应该补足农村的短板。在进入新发展阶段之后,农民工遇到的主要问题,不再是能否找得到工作的问题,而是如何提升收入水平的问题。这就要加强农民工人力资本和劳动技能的培训力度,使“80后”农民工、“90后”农民工和“00后”农民工能够稳步提升收入水平,源源不断地转变为中等收入群体。与此同时,还需要在劳动就业岗位的创造上,以高质量就业岗位的创新为主要目标,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产业链的改造,在人工智能与人力的结合中,合理提升劳动者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比例。对于农民来说,需要加强种植和养殖过程的机械化投入,扩大人均种植面积,走传统小农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道路。在18亿亩耕地面积既定的情况下,只有农民减少,农民人均种植面积才能扩大,农民的收入才能有效提升。中国作为第一人口大国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保证粮食安全与粮食自给。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最终取决于农民的现代化。

  另外,在人口转型加速背景下,要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加速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中国要适应产业革命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加强科技投入,另一方面加强科技普及力度,既从创新与科普两个方面发力,也从企业管理和社会治理两个方面发力,继续维持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科技创新必然带来新产业对老旧产业的颠覆性改造,这就需要加强社会政策的投入,以社会保护化解可能出现的从事老旧产业劳动者的失业与再就业问题。中国需要在“十四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然后完成2035年的中长期目标,为最终实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雄厚的基础。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