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1-11-12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1年11月12日总第582期 作者:朱燕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历史逻辑: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与发展

  坚持走自己的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回顾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脉络与逻辑规律,有助于从源头上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更加充分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历史演进,是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的,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的指导方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描绘了发展蓝图、规划了具体目标、引领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即“两个文明”统筹协调发展。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发展的总体布局规划,用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2005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谈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充分表明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已逐步发展为“四位一体”。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十八大报告又将“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讲话和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多次提及“五位一体”。“五位一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适应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生动诠释了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刻揭示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全新认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和实践奋斗方向。

  理论逻辑: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

  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文明体系全面构成的科学认知。从最初的“两个文明”到如今的“五位一体”,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也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彰显了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富有创新性、时代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实行的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领导,倡导的是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推进的是协调发展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用以提高党在制定政策、明确方向、推动改革等方面的定力,永葆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国家治理能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持续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逐渐有机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有效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发展与完善。这些都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升到了新境界。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彰显了生态文明在人类整体文明中的地位,完成了与科学发展观的紧密衔接,理顺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丰富了人本理论与实践观照,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同时,在社会主义实践层面,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破解生态难题,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全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的新时代。

  实践逻辑: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实现国内建设与国际合作双向互动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路线图,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实践推动与理论创新协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为此,在经济建设方面,应倡导新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发力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的效率、质量与动力层面的变革,解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政治建设方面,应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优势,将人民当家作主全面落实到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在文化建设方面,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在社会建设方面,在持续推进发展的进程中保障、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全面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全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只有严格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方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全面建设、全面发展与全面进步,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揭示了我国将国内建设与国际合作相结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日渐增多,全球治理亟须加强。在国际层面,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经济、政治、环境、安全等各方面问题的有效解决,亟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促成各国间多方面的通力合作。“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与建设,将有助于推动国内建设与国际合作的双向互动,有利于实现国内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机结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积极应对全球问题给出的中国方案,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共建“一带一路”,为推动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开展全球性协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展现了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的中国智慧。作为我国参与全球化治理的话语模式,“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及思想的提出,实现了对西方正义话语的超越,对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大理论贡献,有助于在全球治理中推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对话,推动人类走向命运与共的美好明天。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昂首新时代,阔步新征程。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积极主动有效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紧紧围绕人民,脚踏实地、忠诚担当,不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壮丽篇章。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