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从技术经济学视角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2024-03-15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681期 作者:吴滨
分享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阐明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原创性概念内涵、本质要求、重要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重要论述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启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新篇章,为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质生产力代表了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新认识,内涵极为丰富,涉及众多学科。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发展规律、技术与经济互动关系的学科。立足技术经济学视角,从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属性、变革属性、效率属性和价值属性理解新质生产力,有助于科学准确把握其内涵,推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科学技术生产力属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在人类发展早期,技术以实践经验为主,被“隐藏”在生产要素之中,并未形成独立的体系,发展缓慢,缺乏足够的显性特征。现代科学使技术快速发展,引发了产业革命,生产力得到空前提高,科学技术的作用充分显现。马克思对此进行了生动描述:“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每一次重大科技的突破都使生产力产生深刻变化,人们切实感受到科技的变革作用,对科技生产力属性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目前,科技发展进入了新的变革阶段,带有颠覆性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生产力正在出现质的飞跃。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生产力跃迁的具体质态,是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的高度概括。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丰富的科技体系,不同类型的科技在生产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前沿科技具有引领变革的作用,例如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大型机械化生产,电力技术的应用开创了“电气时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进入新时期,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新能源等前沿科技领域加速发展,成为引领变革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的先进生产力,前沿科技是其关键要素。在弥补科技短板的同时,加快前沿科技布局,加大对原创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支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所在。

  新质生产力代表着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新质生产力是新兴技术与生产要素的结合,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由技术变革向生产变革发展的过程。首先是技术革命性突破。技术进步来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可以分为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其中,渐进式创新主要是原有技术的改进,而突破式创新则表现为原有技术的替代,即新—旧技术范式的转换。数字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基因技术正在加速推动新技术范式的形成,人工智能大模型、氢能、合成生物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其次是生产领域的变革。技术的突破会带来生产领域的变革,形成新的技术—经济范式,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目前,由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的生产领域变革正在快速推进,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的重组,催生出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产业的融合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1.5%;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能源格局,集新能源技术、数字技术于一身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给传统汽车制造业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深刻影响,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基因技术、深海空天开发、先进储能等前沿科技推动的未来产业将极大提升人类的生产能力和范围,对经济形态产生深远影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出技术范式、技术—经济范式交叉融合的趋势,相互促进的特征更为明显。从目前发展来看,无论是技术范式,还是技术—经济范式仍处于孕育过程中,主导范式还没有完全形成,仍存在重要发展机遇。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曾错过了多次重大科技和产业变革;在现阶段,我国有条件、有能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塑造新的生产力。充分把握机遇,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激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活力,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强大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人类生产活动是通过要素投入形成产出以满足人类需求的过程,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产出是人类生产发展的目标。生产力是人们生产和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提高生产效率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生产效率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反映了投入和产出的关系。生产效率的提升,无论是投入的节约,还是产出的增加,抑或是两者兼有,都反映着投入和产出关系的变化。由于投入具有多要素特征,生产效率可以分为单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是单一要素的产出效率,比如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能源效率,强调生产过程中某一要素产出能力的改进;全要素生产率是建立在各要素投入变化基础上的效率,体现了整体生产水平的提升。在传统经济学中,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技术进步的指标,但从宏观层面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更加丰富,其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而且反映了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间协同、产业布局优化等经济发展的综合效果。作为新时期生产力的跃迁,新质生产力不是局部的调整,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全局性的,带来的是整体效率的大幅提升,科技创新是效率提升的动力和基础。由此可见,新质生产力所表现出的效率提升,不是局部的、某个要素效率的改进,而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既体现了科技进步的效果、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又反映了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方向性要求。科学技术具有很强的价值属性,这种价值不仅表现为具体的应用价值,而且也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内在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科技创新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其目的取决于人们对人类社会、自然界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等方面的认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价值判断。从科技发展的历史来看,科技在创造巨大财富、极大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也造成了一定冲击,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态恶化等问题至今仍困扰着人类。如何规范科技创新行为是目前科技发展的重要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印发的《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明确了科技伦理原则,包括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体现了我国在规范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健康发展方面的决心。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的先进生产力,是科学技术“新”与发展质量“优”的有机统一。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质优,体现了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和对人类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新认识,代表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作者单位: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高莹(报纸)闫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