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1-06-18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1年6月18日总第563期 作者:彭绍仲(工业经济研究所)
分享到:

  轻工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我国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之一。“十三五”时期,我国轻工业在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方面成效显著,全行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但与此同时,我国轻工业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突出短板。“十四五”时期,推动我国轻工业由大变强,需从根本上补齐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突出短板,在政府引导下,形成企业愿意创新、有能力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有所突破的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我国轻工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了较大改善。

  第一,产业持续稳定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在需求增长与深化改革的推动下,轻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15.6万亿元增加到19.8万亿元,增长了26.9%;利润总额从1.0亿元增加到1.5亿元,增长了50.0%;出口额从5272.5亿美元增加到6752.8亿美元,增长了28.1%。到“十三五”期末,轻工业实现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8.7%、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7%,两项指标均位居整个工业行业首位。

  第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十三五”期间,随着产业研发力度加大,一批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技术改造攻关项目顺利实施,一批关键技术获得突破。包括制笔行业中性墨水、水性墨水、中油墨水和笔头用不锈钢材料、笔头精密加工设备;基于拉伸流变的塑料高效节能加工成型技术和设备,塑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微发泡制备技术;日化行业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油脂乙氧基化物、醇醚糖苷;制糖行业封闭循环用水技术;制革和毛皮加工水循环利用技术等。此外,高性能二次电池新型电极电解质材料及相关技术等6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变频空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19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第三,新兴行业和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产品种类增多,皮革、钟表、文体、陶瓷、工艺美术等行业涌现出一批技术含量高、设计精美、制作精细、性能优越的轻工产品;二是主要行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左右;三是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较2015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区域结构趋于协调。

  第四,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跨国经营取得积极进展。“十三五”期间,我国主要轻工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家具、家用电器、日用陶瓷等100多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其中,自行车出口占全球市场的75%,家电、皮革、家具、羽绒制品出口约占全球市场的40%。同时,参与海外收购的轻工企业数量逐渐增加,并购涉及领域和区域逐渐扩大。轻工企业“走出去”地域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澳洲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轻工企业对外投资涉及的领域有家电、糖业、乳制品、厨卫等行业,投资形式有全资、合资、参股、技术转让、设备转让、工业园和工厂建设、对外劳务、成立贸易公司、开设境外工程咨询和设计项目服务等。

  第五,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十三五”期间,轻工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积极推进轻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建设,单位增加值能耗、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8%、 23%和22%,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十三五”期末,已有260家轻工企业获工信部绿色工厂称号,74家企业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轻工行业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资金有限、技术基础差,加之国家对轻工业的科技投入少,长期以来我国轻工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变频空调压缩机、LED关键部件芯片、高档手表机芯等依赖进口,制浆造纸、乳制品、饮料、肉制品等行业的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技术依赖发达国家。我国大多数轻工企业长期作为海外跨国公司的“生产车间”,主要从事产品的加工制造,虽然也积累了一些生产技术和经验,但离核心技术环节较远,对核心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较差,处于世界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已经从多方面制约了我国轻工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制约了轻工业产业升级进程。由于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缺乏,我国轻工业向世界轻工业价值链高端攀升进展缓慢,甚至止步不前。二是加剧了轻工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由于自主创新能力弱,一方面,轻工产品品种、品质、品牌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不能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要,使得国内不少高端轻工产品必须依靠进口;另一方面,许多低端轻工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生产能力明显过剩,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以制鞋行业为例,由于其中减震系统、飞织技术的缺乏,我国制鞋企业生产的运动鞋始终难以进入高端运动鞋市场,国内高端运动鞋市场始终被一些国际品牌主宰,而国内众多制鞋企业只能在低端运动鞋市场的红海进行价格大战和各种自杀式的优惠大血拼。三是制约了产业绿色低碳化发展进程。由于自主创新能力弱,我国轻工业能源、资源消耗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产业绿色低端化和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轻工业“十四五”时期要实现从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亟须以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切入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强化轻工基础能力,持续提升发展质量、供给质量和服务质量,增强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举措包括:

  第一,建立自主创新的引导、风险分担机制。针对轻工企业创新动力不足问题,要采用综合或专项性科技计划,建立自主创新的引导机制,引导、促进企业自主投入,并对自主投入进行利益补偿,让其愿意创新并有利可图。可考虑设立行业专项技术计划,安排资金用于对企业自主创新与应用开发项目的贴息;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还可允许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资金),以弥补科技开发可能造成的损失。

  针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不足问题,需要设立和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分担轻工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让企业敢于创新。可考虑在行业专项技术计划资金中适当安排子项资金,用于对企业自主创新与应用开发项目的风险补贴。

  针对企业创新能力弱的问题,需要健全、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以降低轻工企业产学研合作成本,让企业自愿推进开放创新。可考虑在行业专项技术计划资金中适当安排子项资金,用于对企业开放创新项目的补贴。

  第二,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行业共性技术的供给能力。针对我国轻工业研究开发与应用中间环节薄弱、中试条件差、工程化水平低的突出问题,着力促进和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间环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建设工程化实验条件,提高成果的成熟性、配套化、工程化水平。尤其要积极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新模式,加快建设一批基础性创新平台,加强产品联合开发,促进行业共性技术和产业基础能力提升。

  第三,加强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具体包括:建立权责明确、评价科学、有利于科技人才创业创新的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等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和技术的青年创业创新,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构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依靠重大科技项目、重大产业项目,为轻工企业培养和引进研发人才。

责任编辑: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