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中国近代经济史论坛·2024在南京召开
2024-11-29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22期 作者:马海天
分享到:

  本报讯  近日,中国近代经济史论坛·2024在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夏春涛、南京大学副校长陆现彩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主持开幕式。

  夏春涛表示,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应强化问题意识,深入、准确、全面地了解近代中国社会,注重从社会经济史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要树立大历史观,不仅要重视专题史、个案史的研究,更应该进行长时段、贯通式的研究,注意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并从理论层面进行阐释。要重视利用人工智能,努力思考如何做好传统科研方式与新型研究工具之间的对接、如何降低人工智能使用门槛、如何在获取与分析大量数据的同时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平衡和统一。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必将迸发出无限活力,取得更大发展。
  陆现彩表示,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要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在中国近代经济史领域,学科交叉性强,研究范围广。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其选题、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都在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研究者应从故纸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希望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此次论坛加强学术交流、增进学术友谊,为历史学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此次论坛设有4场共12组专题讨论。参会学者通过深入发掘中外文档案、日记、调查资料等新史料,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切入,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重要议题。研究选题涵盖了清末、民国时期的经济政策,货币与度量衡制度的演变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农业、渔业、手工业等传统产业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外国列强在华贸易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冲击与影响。此外,学者们还聚焦民国时期民族企业的兴起与发展,深入探讨经济理论与经济思想的演变与实践,揭示思想与经济政策互动的历史逻辑。
  张生在闭幕词中表示,通过此次论坛,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已经呈现出新的特点:从过去追求新资料的发掘到现在更重视如何使用资料的转变。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已与国际上的史学研究形成了强烈互动,不仅吸收了海外学界的研究长处,还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研究路径和特色。研究领域不断开拓,选题涉及各个领域,甚至有不少跨学科研究。
  《近代史研究》主编葛夫平总结认为,经济史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是理解中国近代政治改革、社会变迁和思想演变的关键,也是认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视角。青年学者应重视跨学科跨领域研究,结合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重视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发现其中潜在的规律和趋势,更准确地把握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历程。深入研究典型事件、企业或地区,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应关注现实问题,为当前经济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提高研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国家与社会发展作贡献。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梁晨主持闭幕式。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杂志社主办、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承办。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马海天)

责任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