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民族语言文化行为实验研究室专家委员会成立
2024-10-08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07期
分享到:

  本报讯 9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族所”)召开民族语言文化行为实验研究室专家委员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民族所副所长丁赛主持,所长王延中作开幕式致辞。王延中在致辞中介绍了民族所开展实验室建设的背景和设想,强调当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要融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更深入更科学地探索影响中华民族认同的心理因素。他表示,实验室建设当前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特别是专家委员会对实验室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

  主旨发言阶段,10余位知名学者作主旨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张积家以“裕固族中学生族群认同的容器隐喻、差序格局与影响因素”为题作主旨报告。他强调了研究族群边缘群体的重要性,并提出族际接触和宗教信仰对裕固族中学生族群认同影响最大,族源关系有一定作用,民族语言影响较小。

  中央民族大学“国家民委中国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院”院长曲木铁西简述了民族语文教材的概念、价值和现状困境,建议将民族优秀文化和文学作品融入其中。民族所研究员黄行表示,我国民族语文工作导向是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需要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同时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其被学习和使用。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丁石庆认为,语言承载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评估语言资源对了解国情和制定政策有重要价值。他基于规范语料资源介绍了评估系统,并提供北方少数民族语言资料活力评估案例。民族所研究员江荻以三个跨方言实验为例,简述群体感知实验过程和方法。他认为,人具备范畴化音高和物理音高两种听辨能力。社会群体对声调的约定,是基于对方言音节音高调型和调值的范畴化分类,而建立起来的心理有限音高类别。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方从认知科学的角度,介绍了人类认知过程的脑机制及认知科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他详细阐述了认知科学的概念、重要性、独特性和方法学,并分享了团队的研究。他强调认知科学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性,如促进国民心理健康、建设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和军事应用等。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吴艳红介绍了研究团队在个体、人际和群际层面,利用脑成像、脑电和行为实验技术,探讨中国文化内蕴的谦虚心理和神经机制。该研究揭示了中国人谦虚人格的独特结构和基础,对认知、行为和大脑有显著影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丁治明在主旨报告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时空感知大数据实时处理与智能分析技术”,团队开发了时空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平台、少数民族语Windows系统、汉藏翻译工具、汉字生僻字处理软件和领域知识图谱与多模态时空大模型等。

  闭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语言文化行为实验研究室主任龙从军研究员受会议委托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此次会议有几个特点:一是体现了人文社科研究的新范式,二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三是研究对象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他表示,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报告令人深受启发,对推进实验室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验室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民族所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积极推进各项建设任务。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供稿)

责任编辑:刘远舰(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