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推进新时代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2024-07-26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698期 作者:王春燕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王春燕)7月18日,“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基本线索与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学者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耿云志主编的《中国近代思想通史》的写作特点与出版意义、如何书写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方法创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系统梳理中国近代思想演变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在致辞中表示,近代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的发展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尤为明显。近代又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巨大转折阶段,思想观念变动之快,思想观念之复杂、内容之丰富,为此前所罕见,亦为世界所罕见。形形色色、纷繁多样的思潮纷纭登场,从思想史角度开展系统梳理,以宏阔视野展现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历程,是观察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重要方面,是高质量推进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要准确把握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注重思想演变的内在理路与外在条件的有机结合,走多学科交叉融合之路。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欧阳哲生认为,在近代,由于人们对中国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改革与继承的关系等问题有不同的思考,形成不同的思路,因而产生了思想流派与各种主义之争。中国近代思想给我们留下的丰富遗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近代中国的思想家重估传统、批判旧学,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给予深刻反省;二是近代中国的基本趋向之一是走向世界、向西方学习;三是近代中国充满了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和想象。梳理近代中国的思想旅程和社会理想,对于我们推动21世纪中国社会朝着更为美好的方向发展,对于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费孝通先生倡导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类世界新秩序有着重要的启示。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黄兴涛认为,中国近代思想是在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思想、日本思想互动碰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主题可以概括为“追寻现代化、反思现代性”。思想现代化或者叫思想现代性,是现代化追寻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最重要的问题。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思想史。”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郭双林看来,思想由民众思想、精英思想、官方意识形态和外来思想四个部分组成,这四者之间既有不同,又互相联系。每一种思想代表一种历史发展的可能性,能够付之于实践的不是所有思想,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最后变成现实的可能是一种或者几种思想合并而成的一种思想,思想、现实、实践三者之间或可以构建为一种三元结构。

  一部厚重的近代思想通史专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夏春涛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近代思想通史》的立项经过、写作过程等基本情况。他表示,八卷本《中国近代思想通史》是一部厚重的近代思想通史专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近代思想通史”的结项成果,由耿云志先生带领的团队历时14年完成。该书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思想史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迁结合起来,运用新资料、搭建新框架、提出新见解,对整个中国近代思想进行了贯通式研究,归纳和梳理了近代中国思想史的主线,形成了一套独特话语体系,揭示了近代思想史的复杂面相。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梁景和认为,耿云志先生对中国近代思想通史内容的界定,符合中国近代社会的实际状况,有其针对性和独到性。《中国近代思想通史》是一部系统、完整的思想史专著,包括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文化思想、社会思想、军事思想、外交思想等全方位思想,内容极为丰富。该书作者从近代中国社会实际出发,将有识之士对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所作的思考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主题。这无疑抓住了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关键内容,准确地把握了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脉络及其走向,相信该书会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耿显家谈到,《中国近代思想通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22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入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度十大优秀学术原创图书、2022年度中国历史学五部优秀著作,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思想史研究室承办。

责任编辑:高莹(报纸) 张黎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