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完善金融监管 建设金融强国
2024-07-12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696期 作者:高莹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高莹)7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共同发布《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4)》。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出席发布会并致辞。

  李扬指出,中国金融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架构,可以概括为“八个坚持”“五篇文章”“六个强大”“六大体系”和“五个做到”。这些要点构成未来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理应成为金融业研究的基本内容。在众多任务清单中,“监管”显然占据着突出地位。探讨中国金融监管改革和发展,至少有六个问题值得关注。第一,坚持党中央对金融监管的集中统一领导;第二,基于中国实践,研究中国金融监管问题;第三,金融监管与金融政策的一致性,这涉及政策设计与协调问题;第四,以更专业的视角看待金融监管领域的具体问题;第五,吸收新的科技手段对日新月异的金融业实施“创新友好型”监管;第六,跟踪研究国外金融监管的新实践,充分考虑中国国情,有目的地吸收适合中国金融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在致辞中表示,强大的金融监管是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其重要性在于避免金融带来的重大风险和潜在破坏性。在监管实践中,金融监管指标优化是必要工作。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因此,金融监管指标需要与货币、债务、宏观杠杆率等金融指标紧密结合,这也是总体上管控金融风险的重要途径。此外,提升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还要进一步优化监管体系,包括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金融稳定和安全;坚持监管包容性,在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中容忍一定的风险和波动;关注科技和金融结合带来的新风险,提高监管科技化水平;密切关注国际动态,特别是美欧等国在金融创新、金融科技与数字资产以及与之相关的监管改革中的变化和部署,结合中国国情优化相关领域的监管实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在致辞中表示,《中国金融监管报告》为制定金融政策提供了依据,为金融学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法治和监管既有不同也有交叉,金融法治包含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也离不开金融法治,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很大探讨空间。在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的过程中,除了强化“五大监管”外,还应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及以中国制度、中国方案解决中国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主编胡滨作新书发布并发表题为“中国特色金融监管道路: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演讲。他表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整体有效,保障了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中国特色金融监管道路的重要经验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渐进改革,紧抓风险防控永恒主题,坚持开放导向和内外统筹。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仍存在一些需要优化提升的领域,要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金融稳定和发展机制,着力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把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提高站位、深化探索、创新实践、全面统筹。未来,优化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之路要注重进一步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以高质量发展作为风险应对的基本逻辑,统筹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金融发展职能与金融监管职能、分业监管秉性与综合经营趋势、技术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适配这四对重要关系,强化财政金融协同效应,推进金融开放和国际合作,提升金融监管治理能力和水平,以强大的金融监管助力金融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主持致辞和新书发布环节。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和部分金融机构的代表参加会议,就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探索中国特色金融监管道路、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构建强大的金融监管体系以及金融监管与宏观政策关联等问题进行研讨,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据介绍,《中国金融监管报告》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金融监管学)建设登峰计划,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联合推出。此次发布的年度报告是金融监管蓝皮书系列的第13部。

责任编辑:王春燕(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