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第三届新时代史学理论论坛举行
2023-09-15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3年9月15日总第659期 作者:赵徐州 王姝
分享到:

  8月30—31日,第三届新时代史学理论论坛在吉林长春举行。来自全国30余所研究机构和高校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史学理论建设、完善、发展等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打造历史研究的中国学派

  论坛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目标,以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历史理论构建为主题,旨在加强思想引导,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辨析与研究,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历史观。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在视频致辞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史学理论应提高政治站位,紧跟时代步伐,坚定发出学术正声。要关注重大理论问题,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坚持创新之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打造历史研究的中国学派。

  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志伟在致辞中表示,吉林省拥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丰沛的文化资源,近年开展了吉林历史文化专题研究、吉林古籍资料整理及档案编修等工作,推出了一批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动中国学术繁荣作出了应有贡献。

  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汪朝光对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北京大学历史系简明世界史编写组的《简明世界史》,以及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三部世界通史著作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这些著作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代表其出版年代的中国世界史研究水准,并在不同时期发挥了重要的学术乃至社会作用。

  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教授赵轶峰认为,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是两种不同的认知观念和路径,二者具有共同的理性基础,其相互结合拓宽了人类知识发展的道路。在东西方文明互鉴的视角下讨论东西方历史思维的差异,并不是强调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而是寻求其互补之道。历史学是属于全人类的知识体系。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溯源研究

  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马卫东表示,西周开创了中国大一统历史的先河,深刻塑造了中国以大一统为导向的政治模式与文化传统。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中,西周封建大一统具有划时代意义。

  “要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原因联系起来加以论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副主任王震中认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是一体两面的关系,要进一步厘清先秦时期的华夏民族与秦汉以来的中华民族之间的渊源,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溯源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韩东育表示,近现代中国政治家们之所以次第发起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政治革命,一方面反映了他们急欲恢复民族尊严的强烈悲情,另一方面也昭示了历史赋予他们的行动权力内藏着只能循序前行而不可贸然突进的阶段规定性。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智慧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柴尚金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文明成就深刻改写了世界现代化历史,谱写了人类文明形态发展新篇章,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指明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创新意义。

  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左玉河提出,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保持健全的文化心态,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必须秉持开放包容,在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中华文明的历史文脉;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按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创造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杨艳秋在论坛总结中表示,历史理论研究要聚焦党和国家事业所需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所系,以历史的思维、宏观的视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现出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思想理念提炼出来、彰显出来,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内涵阐释出来、丰富起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智慧。

  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刘立新在闭幕致辞中表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将以本届论坛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科学研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国历史研究院的引领下,整合科研力量、加强学科建设,把握新时代史学繁荣发展的机遇,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为推动东北历史文化研究贡献力量。

  论坛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与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承办。

责任编辑:高莹(报纸)闫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