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中美农业圆桌会智库对话会召开
2021-04-16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1年4月16日总第554期 作者:记者王春燕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王春燕) 4月9日,中美农业圆桌会智库对话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会议主题为“中美农业全球合作新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主持会议,美国腹地中国协会顾问刘亚伟和美国世界粮食奖基金会原主席、美国腹地中国协会顾问肯尼斯·奎因分别致开幕词和欢迎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主持会议。本网记者孙美娟/摄

  与会中美专家学者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农业碳排放、中美农业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农业发展问题对中国、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很重要,两国在农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中美双方围绕农业领域开展对话、探讨合作很有意义,在该领域加强合作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将对推动解决全球贫困、恢复世界经济发挥积极作用。

  肯尼斯·奎因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三个全球性的挑战:粮食生产、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及其他疾病。各国应该通力合作,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以推动农业发展,从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美国博洛格国际农业研究所所长、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埃尔莎·穆拉诺通过数据分析强调发展农业、消除饥饿与贫困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出粮食生产对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大意义。“为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中美两国进行紧密合作。”她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发言。本网记者孙美娟/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介绍了“十三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成效与“十四五”发展规划。他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获得持续稳定增长,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福祉不断提升。更重要的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农业农村发展重点任务,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我国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将是农村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生物复杂性研究所特聘教授、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凯瑟琳·渥特基认为,中美可以通过搭建双边或多边合作平台,促进解决两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获取更多数据信息,更好地将实验室技术应用到农业发展中,应用到农业科学政策制定等方面。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发言。本网记者孙美娟/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对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变量进行了分析,并就中国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发展质量、保证粮食安全提出建议。他认为,要树立新时代粮食安全观,保障一定的自给率和储备率,保持结构平衡,最大程度发挥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作用,关注低收入人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市场;重视城市和乡村低收入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建立需求托底机制。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土壤科学教授、碳管理与封存中心主任拉坦·拉尔表示,中美两国农业合作应考虑土地健康,因为地球上的动植物、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同时还需要兼顾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先德对中美农业领域合作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两国农业在贸易、投资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他认为,中美农业领域合作很重要的一点是找到共同点进而采取行动。例如,可以通过人员交流、项目合作,努力解决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以及全球性的问题。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名誉教授、美国农业部前助理部长罗伯特·汤普森表示,中美两国是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也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同时又具备比较雄厚的科技力量。中美两国应该运用这些科学技术去造福更多的人,这是中美作为全球两个大国应承担的责任。他还就如何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粮食种植、畜牧业养殖,提出了具体措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发言。本网记者孙美娟/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表示,第一次绿色革命后,现代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不可持续的问题,如土地、水等资源消耗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污染等日益严重。面对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反思农业的问题,认真思考“什么是农业”这一基本问题。需要有第二次绿色革命,推动生态农业转型的实现。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孙美娟/摄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际合作局与美国腹地中国协会共同举办。

  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本网记者孙美娟/摄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