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发展和内在机理研究”开题报告会近日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哲学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张志强致辞,副所长周丹主持会议。
张志强表示,一年来,哲学所积极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工程,推出了《中华之道: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哲学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丛书”等优秀成果。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是一个既有政治高度又极具学术价值的重大课题。哲学所中国哲学学科团队迅速激活已有的学术积累,高强度、高质量完成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显示出强大的科研能力和学科优势。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发展和内在机理研究”项目组首席专家、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刘丰就项目的总体思路、研究问题、内容设计、研究现状、研究计划和预期目标等方面,向评议组专家进行了整体汇报。项目组相关成员就各个子项目的研究思路、重点内容、理论创新和预期成果等作了详细汇报。
专家评议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赟表示,该项目在开题之前已有相当丰厚的成果积累,说明项目组对这一重大论题已有系统深入的成熟思考。总体上,该项目视野开阔、设计合理,既有高度的政治站位,又有扎实的学理支撑,同时也有强大的团队力量。项目组在研究中应注重中国叙事与世界叙事的整合,在中国叙事的基础上生成文明互鉴的世界叙事。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章伟文认为,该项目的创新性体现在深厚的历史纵深、严密的内在逻辑、精准的概括提炼、敏锐的前瞻性等方面。建议项目组采取文明互鉴的比较视野,更好地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孙伟表示,该项目在内容设计上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每个子项目之间均能有机结合。项目组可进一步发掘中西方文明的共同价值,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思想史研究室主任郑任钊认为,该项目在历史脉络和内在机理方面都具有突出特色,能够很好地融合哲学与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建议项目组在扎实的哲学史、思想史基础上,加强对史实的叙述;结合考古研究、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充实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厚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通史研究室主任赵现海认为,该项目的学科基础是哲学史、思想史,但也需要充分注意历史描述的准确性,避免多学科视角可能带来的问题。此外,在研究中还可补充国家制度演进、民族融合过程等史实背景。
刘丰代表项目组对专家评议组的指导表示感谢。他表示,项目组将继续努力,对前期成果持续打磨,发挥哲学研究所的学科优势,开展有组织科研,不断优化研究方案、充实研究内容,扎实开展研究工作,以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学理支撑。(哲学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