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天,我还在北京大学就读,无意间看到一篇中国社会科学院培育青年人才的新闻,文中提到青年人可以破格评职称、得到“青启计划”支持,我心中非常向往。中国社会科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经过努力,我有幸进入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一年来,我亲历了一个新型学术共同体的成立、建设初期的艰难以及集体攻坚克难的过程,这些经历让我对忠诚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理论武装铸牢对党忠诚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以科研为中心工作的政治机关。院党组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来学习、“第一遵循”来贯彻、“第一政治任务”来落实,引导广大干部学者不断铸牢政治忠诚。院党组的作风传递到研究所,传递到我们每一位同志。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经常扩大到全体同志,支部党员大会结合主责主业,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让我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坚定了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决心。
把对党忠诚转化为
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
提升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能力。对党忠诚要求我们始终牢记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天职和使命。2024年,我有幸参与了某个重大专项课题。我所在的研究小组,研究人员的学科背景有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在与前辈的讨论学习和交流中,我拓宽了研究视野,感受到了科研的获得感,我将把这种获得感努力转化为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坚强决心和内在动力。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新中国75年:中国式现代化与减贫经验》是我入所后参加的第一项集体任务。这项任务实现了“三个结合”,即推动青年学者将个人研究兴趣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跨学科交叉研究与拓展青年政策研究视野相结合。全书内容由教育、就业、健康、国际、新技术等多个视角构成,每章结尾体现了对“十五五”时期的展望。书稿印刷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又马上组织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撰稿小组。尽管任务很重,但这些研究引领青年学者关注“国之大者”,帮助我们将个人研究兴趣与国家发展所需紧密结合。
努力为人民做学问。我所在的研究部是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研究部。今年年初,每个研究部都认领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改革目标任务”。我们的任务是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撰写书稿。在撰写过程中,研究团队负责人反复强调,最终成果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为深入了解国情,入院后,我跟随研究团队先后前往山东、江西、深圳等地,围绕基层社会治理、青少年教育和健康发展趋势、大湾区青年发展等民生问题进行专项调研。这些经历让我牢固树立了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更加深刻理解了学术事业的力量来自人民、智慧出自人民、成果为了人民。
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青年学者,我们的忠诚就是立足岗位、不断努力,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重托,努力成为一名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社科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