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深化中拉合作 共促发展繁荣——访“中拉现代化交流与互鉴”系列学术报告会宣讲团成员
2025-01-14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35期 作者:张译心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张译心
  2024年11月19—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秘书处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宣讲团奔赴拉美,先后到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开展学术宣讲和座谈。这次宣讲和座谈令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和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记忆犹新。近日,杜志雄和李雪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了在南美洲各国的行程,分享了他们与当地学者和民众交流的经历。在他们看来,中国与拉美国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此次行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拉美国家的了解,也为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杜志雄在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宣讲

■李雪松在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宣讲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这些宣讲和座谈中,哪些内容最吸引当地学者和民众?
  杜志雄:我们这次开展学术交流的三国不同程度地存在贫困现象,他们在反贫困方面存在巨大需求。这种需求首先体现在反贫困资源的迫切需求上,同时也涵盖了对反贫困方式、方法和路径等方面的经验需求。在全程四站宣讲结束后,评论环节中,现场听众对中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表现出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一些学者围绕中国减贫经验对拉美地区国家的借鉴价值和启示,以及如何有效发挥公共机构在贫困治理中的作用等议题,与宣讲团成员展开了深入且广泛的互动交流。
  李雪松:当地学者和民众对我国的发展模式非常感兴趣。他们迫切希望了解我国是如何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以及我国的社会长期稳定是如何实现的。他们对我国的政策长期一致性和政局稳定性表示赞赏,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使得中国发展既有科学理论指导,又能保持政策连贯性。
  《中国社会科学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拉美学者是如何看待的?
  杜志雄:在南美洲国家中,“全球南方”这一概念下的国家意识表现得较为明确和强烈。这些国家普遍将中国视为“南方国家”群体中的一员。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拉美学者整体上对中国持有积极和肯定的态度。他们能够从中国的进步中感受到一种属于整个“南方国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种情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于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与中国相似发展成就的信心。我们在与拉美学者交流时也发现,在拉美国家存在一批真心希望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借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的专家学者。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恩里克表现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浓厚兴趣,当他得知宣讲团成员正在组织编写习近平经济思想教材的消息后,非常希望能够与我们共同开设相关课程,将其引进墨西哥的大学课堂。
  李雪松:拉美学者对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深感钦佩,并期望与我国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这些领域涵盖了交通基础设施、能源、新型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农业以及科技人文交流等。他们认为我国与拉美国家在产业上具有显著的互补性,特别是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我国的优势尤为突出,这为双方加强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这次交流对您个人和学术研究有哪些启示?
  李雪松:此次交流令我们深刻感受到我国在拉美地区的广泛影响力,以及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核心地位。作为社科院的学者,我们肩负着深入剖析我国企业在拉美地区投资现状的使命,以期更周全地保障我国的海外权益。此次访问亦令我意识到,我国与拉美国家在众多领域均蕴含着广阔的合作前景,未来我国需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更为精准的交流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年来,中拉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对于未来的中拉学术交流,您有哪些建议?
  杜志雄:未来,还可以持续加强宣讲力度和深度。同时,对于宣讲方式、宣讲范围、合作对象选择等,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向媒体、社会组织等延伸,不局限于大学、研究机构和学者范畴,还可以配合宣讲,编辑出版相关通俗易懂、符合对方国情和话语体系的多文种宣传品。

责任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