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将“四好”党员标准深度融入编辑工作一线
2024-09-20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05期
分享到:

  王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法学新闻传播学编辑部编辑,第三党支部纪检委员。王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努力为推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讲政治是做好编辑工作的根本前提。王博牢记党员第一身份,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中诠释对党忠诚。他不仅能够讲政治,还善于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近几年来,王博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组织推出一系列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品力作。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不久,他第一时间组织刊发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理化阐释”“党的二十大与法学发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等“特别策划”。在《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公司法》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法律颁布、实施和修改过程中,围绕相关重大法治理论问题,积极组织专题研究版面。在全国第39个教师节来临前夕,组织刊发了对“人民教育家”高铭暄的推介文章。在法学版开设“案例研究”专栏,深入研讨“两高”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提升了报纸的可读性和影响力。该版首发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一文被人民网、光明网、学习强国等转载,阅读量突破2700万。编发的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王博经常反复阅读中央文件,以应对审稿时出现的个人专业领域之外的疑难问题;严把稿件政治关、质量关,提升刊物的政治品质。

  做好编辑工作,勤于思考是关键。王博在工作中时常琢磨:发表什么样的文章,才能无愧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顶级期刊这样一个平台。基于这样的思考,他不断加强学习,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中提炼出大量具有时代性、前沿性的学术议题,然后发挥编辑职能,组织策划选题。他努力做到编研结合,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独立撰写学术论文《重构宪法“节约条款”》,从学理上阐发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厉行节俭的光荣传统。多次参与组织筹办学术会议,如法学前沿论坛、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中德学术高层论坛、中国社会科学跨学科论坛等,积极推动跨学科研究和有组织科研,为推动学术进步积极贡献力量。

  坚守敬业情怀,做廉洁奉献的党员编辑。作为编辑人员,王博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始终坚持把刊物当作学术公器,不因个人学术偏好而影响文章刊发。他和作者沟通稿件时态度谦和、有耐心,毫不吝啬地提供中肯的意见、积极的建议,并对文章进行细致的雕琢,得到了作者的认可与好评。恪守职业道德,遵守编辑纪律,经常将自己的思考成果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作者,真诚地帮助作者完善文章,与作者交知心朋友。在报纸值班过程中,能够密切高效地与领导和同事沟通协调,及时应对突发情况;遇到紧急任务时,无论加班到几点,都坚持处理好每一个细节、解决好每一个风险点,才会签付印。此外,在工作之余,王博还积极发挥法律专业特长,为杂志社的公共事务贡献力量,为单位法务工作建言献策。

责任编辑:王春燕(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