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在健康援藏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1-08-20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1年8月20日总第572期 作者: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办/供稿
分享到:

  本报讯 8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族所”)理论片党支部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党支部、北京厚爱关节健康公益基金会党支部开展党建活动。活动向在京接受治疗的西藏大骨节病患者赠送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品。三个党支部的党员、大骨节病患者代表、西藏大骨节病赴京就诊服务团工作人员代表共70余人参加活动。

  民族所党委书记赵天晓表示,此次三个党支部结合专业优势,跨学科联合开展党建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探索党建形式创新的重要举措和实践。科研单位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在“学史力行”上下功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所的专家学者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共同开展西藏大骨节病患者诊治工作,切实改善患者个人及家庭的生活,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共产党员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际行动,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团结的具体实践。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林剑浩表示,在大骨节病诊治过程中自己的思想发生了深刻转变,从一开始觉得自己能为患者解除病痛,到后来发现医生个人能力再强也只是势单力薄,大骨节病患者的救治需要医院、机场、派出所、志愿者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医生只是“接力赛”的最后一棒。只有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患者才能得到彻底的救治,这是个人无论如何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民族所所长王延中表示,大骨节病依然是影响我国西藏和部分涉藏地区人民健康的不利因素,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攻克的难题之一。三个党支部以联合党建的方式在大骨节病诊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和援藏工作实践的创新举措,对整合各方资源集中防治地方病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活动中,民族所相关学者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意义进行了深入阐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厚爱关节健康公益基金会的医护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了对健康援藏的认识以及病患手术前后的变化。大骨节病患者代表、西藏大骨节病赴京就诊服务团工作人员也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办/供稿)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