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春燕)1月10日,《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暨“舟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纪委书记刘德顺在致辞中表示,海洋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作为海洋大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经济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舟山作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前沿地带,不仅承载着国家海洋战略的重大使命,更是探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先锋阵地。此次发布的《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是首部对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跟踪研究的年度报告,在全面梳理舟山海洋经济发展历程的同时,重点总结了舟山海洋经济各领域发展现状、特点、优势和主要挑战,并对新发展阶段舟山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智力支持。
舟山行政学院副院长、舟山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潘祖平在致辞中表示,2023年8月,舟山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东海研究院在中共舟山市委党校挂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东海研究院和中共舟山市委党校联合发布《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旨在系统展示舟山海洋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为海洋经济的区域发展提供典型案例,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可供参考的行动路径。希望双方继续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人才与科研优势,充分发挥舟山市发展海洋经济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携手共进、互惠共赢,以智库报告写作、课题研究为抓手,共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东海研究院,实现双方战略合作事项扎实落地,助力市校双方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陈洪波介绍了《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的编写目的和意义、主要内容与特色亮点。该书由总报告、产业、创新、综合四部分组成。产业篇围绕舟山海洋经济重点领域,对绿色石化和新材料、船舶与海工装备、港口航运、国际海事服务等六个海洋产业分别进行了研究。创新篇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海洋科技发展与创新、数字海洋产业、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及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五个方面揭示舟山海洋经济的创新动力,研究不同创新领域发展的重点难点并提出相应思路和举措。综合篇深入探讨了舟山特色项目党建的实践,总结了党建工作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有效经验和方法,围绕口岸开放与对外贸易、自贸人才评价机制、“四链融合”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报告指出,舟山群岛拥有丰富海洋资源和重要战略地位,处于建设海洋强国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近年来,舟山围绕建设国家级新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等一系列国家战略,锚定“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这一目标定位,着力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入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985”行动,海洋经济竞争力大幅提升,在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以总报告为核心,从产业、创新、综合三大篇章出发,论述了舟山海洋经济的战略定位、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以及在党建服务、人才引进、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报告聚焦舟山“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战略目标,从六个方面对舟山未来发展进行了系统布局。构筑双循环海上开放门户,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国家战略政策叠加优势,打造对接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参与全球资源配置、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海上枢纽节点。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海洋战略重地,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全域海岛建设,打造一批海洋产业与海岛城镇协同发展的特色功能岛屿,形成主城区、县城、海岛镇联动发展的多层次城镇体系。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构建覆盖面更广、保障力度更大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海岛样板。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度挖掘海洋文化资源,培育独树一帜的海洋文化承载地。推进绿色低碳的海洋生态示范区建设,全域高水平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
会议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东海研究院和中共舟山市委党校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