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春燕)11月22日,《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暨能源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纪委书记刘德顺,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出席会议并致辞。
刘德顺在致辞中表示,《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4)》为该系列蓝皮书的第12部。本年度蓝皮书围绕全球能源转型与中国能源安全这一主题,聚焦能源转型及气候变化治理的形势,强调了全球油气市场波动、绿色转型加速这一现实状况,又从市场热点前沿的视角讨论了全球能源市场、世界能源安全、世界储能产业、中国光伏产业链发展形势、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主要问题。报告数据翔实、论证充分、篇章结构合理,不仅对世界能源格局和走向进行了判断和预测,也为中国能源事业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黄晓勇在致辞中表示,能源是工业的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如何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低碳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成为占领国际科技制高点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依托。截至目前,中国构建了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政策体系,能源转型成效明显。希望学界和产业界加强沟通协作,进一步加大理论和策略研究力度,共同破解当下我国能源经济和社会协同转型发展面临的难题和瓶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4)》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组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高校与国际国内能源企业研究部门等机构专家学者撰写。蓝皮书阐述了全球能源局势与中国能源发展概况,梳理并分析了2023年世界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核能、可再生能源等各个能源行业的发展情况、市场走向以及未来趋势。
蓝皮书认为,在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的“阿联酋共识”对推动气候变化治理与全球能源转型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能源安全议题将持续受到高度重视。不少国家加速提升能源自给率,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向低碳、可再生能源转型,以减少对外部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依赖。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全球能源市场的波动性逐步降低。同时,全球经济放缓将直接导致能源需求增长放缓。国际能源价格有望在经历短期波动后趋于稳定,甚至可能出现温和下行的趋势。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成熟和政策的推动,全球正迈向一个更加可持续和高效的能源时代。尽管面临成本、基础设施和市场接受度等实际挑战,但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合作,能源行业的未来将更加光明。
蓝皮书指出,全球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及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同时,全球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使能源安全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在全球能源安全和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能源转型,支持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战略协同,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呈现高比例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高端化以及智能化趋势,但仍面临产品价格波动、开发瓶颈等一系列挑战。对此,蓝皮书建议,未来,我国应加强光伏全产业链规划引导,优化技术引领,加快清理落后产能,促进行业供需动态平衡;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加大对光伏产业出口支持力度,提升企业全球化、国际化经营能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光伏产品碳足迹认证和评价标准,挖掘行业减排潜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研处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秘书长王炜主持嘉宾致辞及新书揭幕环节。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学者参加会议,就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进行分析,对国际原油市场形势作出展望,并对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系统韧性进行模型分析。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