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推动中国宗教学“三大体系”建设——《宗教学新论》文丛出版
2021-04-02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1年4月2日总第553期 作者:记者王春燕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王春燕)3月31日,《宗教学新论》文丛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宗教学新论》写作及出版意义、中国宗教学“三大体系”建设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讲话。主办方/供图

  《宗教学新论》文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撰写,包括《经典与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唯真与求实——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之探》《宗教学史论》《宗教社会论》《宗教文明论》《宗教思想论》《世界宗教论》《中国宗教论》《基督教思想》《基督教文化》《中国基督教》和《反思与会通》,共12部著作,约450万字,反映了其对中国宗教学建设的长期思考和新论述。

  卓新平表示:“我在研究的过程中,试图在思考、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建构、创新,所著书籍只是一家之言,故此所谈‘新论’乃是相对、开放、发展的,今后必秉持锲而不舍、止于至善的精神继续往前开拓。由于宗教学学科建设涉及面广、研究难度较大,需各方面通力支持,期待学界共同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致辞。主办方/供图

  专家认为,《宗教学新论》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指导下,梳理探究宗教学的历史和宗教学的体系,进而展开对世界宗教的全方位研究。其“新”,一为视野之新,以一种整体论的视域来纵观古今宗教研究历史,横贯中外宗教学的范围;二为理论之新,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之举来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之论,探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新思路;三为方法之新,不仅批判性地沿用宗教学历史传统中比较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对之加以新的考量,结合当代学术最新成果来重新整合;四为反思之新,作者重新审视旧作,总结自身40余年的宗教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体悟、收获,以及经验和教训,面对新形势,增添新思和新言,为当下中国宗教学“三大体系”建设积极摸索探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致辞。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把宗教学定位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的11个学科之一,是对宗教学的充分肯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政策,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增进宗教理解,促进我国宗教学学科体系建设及国际学术交流等,是学者和学术出版者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卓新平先生从事宗教学研究多年,新著《宗教学新论》文丛12卷就是这样的实践典范和结晶。《宗教学新论》文丛不仅体现了他推动中国宗教学研究的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而且展现了中外学术合作、推动文明互鉴的国际视野,是一部折射中国宗教学学术研究历程的创新性成果。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发言。主办方/供图

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杨慧林发言。主办方/供图

  卓新平认为,构建中国宗教学学科体系应视野开阔,集思广益,与时俱进,形成宗教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话语。而体现当代中国特色,最为根本和关键的则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科学处理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辩证关系,为我国当前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共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及文化共同体的重要历史使命作出中国宗教学领域开拓发展的独特贡献。

 与会学者合影。主办方/供图

  座谈会由中国宗教学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