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精品工程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丛书发布
2022-01-07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2年1月7日总第590期 作者:记者高莹
分享到: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丛书发布。本报记者 朱高磊/摄

  本报讯(记者高莹) 2021年12月30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结项成果《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丛书发布会在京举行。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培林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为“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项目(以下简称“‘调查’项目”)最终成果,目前已正式出版51卷,另有15卷进入出版审批环节。“调查”项目于2013年立项启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为牵头组织单位,全国多家科研机构及高校参与研究。2013—2019年,“调查”项目先后设立了县域调查、民族乡(民族聚居区)专题调研、“五大文明”综合卷、影视作品、口述民族工作5种类型共82项子课题,调研地点涉及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台湾等20个省区的60余个市、县、村,调研对象涵盖52个民族,形成了学术论文、内部研究报告、口述史、公开出版物等多样化成果。

  “实施‘调查’项目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学研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李培林表示,“调查”项目是21世纪以来我国开展的最大规模的民族地区调查项目,被学界视作继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组织的民族识别大调查、20世纪90年代国家民委组织的第二次民族工作大调查之后的第三次民族大调查。相较于前两次调查,此次调查的研究议题综合全面、调查范围覆盖广泛、研究方法科学多样、项目成果形式丰富、项目运行管理规范,充分反映了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巨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李培林指出,民族工作是“国之大者”。如何深入开发以丛书为代表的“调查”项目成果,为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服务,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首先,要依托项目成果,对标民族工作领域重大现实问题,进一步推进民族理论研究创新发展,形成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其次,要充分认识学科调查与建设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重大意义,加快民族学学科的本体建设。再次,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进一步提升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水平,使研究成果更好服务于民族工作的实际需要。最后,要以“调查”项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国情调研工作,充分发挥调查研究这一优良学术传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财务基建计划局局长马援表示,“调查”项目的开展和完成,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特别是民族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庆祝项目成功结项的同时,要积极思考民族学学科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新时代民族学研究,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服务新时代民族工作发展需要;应坚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学科;应坚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

  项目首席专家、丛书执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介绍了“调查”项目的相关情况。他表示,“调查”项目的学术贡献与现实价值在于系统全面地记录了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主要经验,培养了大批民族研究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后备力量,为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实践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推动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促进了民族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介绍了丛书出版情况。他表示,基于对“调查”项目重大意义的充分认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积极主动承担了项目的全部出版工作,在项目对接、编审校对、设计印刷、报备程序等方面均给予高度重视,努力将其打造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的精品成果。丛书的顺利出版,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特别是民族学界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学术方式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方面交出的一份亮丽答卷。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中国民族学学会、中国民族理论学会承办。来自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