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国际交流
“中澳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线上研讨会召开
2021-09-10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1年9月10日总第575期 作者:许文锋
分享到:

  本报讯  8月31日,“中澳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线上研讨会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廖凡主持会议,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国际秘书露易丝·爱德华兹、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分别致辞。与会中澳专家学者就人口老龄化与社会政策、就业与社会流动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廖凡表示,当前各国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挑战,要加强合作交流,推动多学科多领域融合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共同发展。

  对此,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执行主任克里斯蒂娜·佩罗琳表示认同。她表示,当前专家学者开展交流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珍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合作关系,期待双方开展更多交流合作。

  张翼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年新增900万大学毕业生,自主研发能力大幅提升,消费市场潜力不断释放。这些雄厚的基础条件必将推动中国有力解决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要推动中国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发展新业态,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推动中国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健康老龄化被赋予新的内涵,出现老龄化与不健康均被视为疾病应该积极进行治疗的全新思维方式。”昆士兰大学人文科学高级研究所副教授伊丽莎白·斯蒂芬斯表示,医学人文研究从医学需求和人文关怀需求出发,结合医学与人文领域相关实践,为探索解决健康老龄化开辟了新途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吴莹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需求不断上升,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完善愈发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人民生活福祉。要更好总结国际国内经验做法,充分考虑国情,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政府引导和多方参与,发展智慧养老,不断推动我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教育促高质量就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典表示,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党的领导和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现代化,教育要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公平和质量作为主要追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研究员孙兆阳表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教育发展推动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劳动力流动更加合理高效,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持续增加,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

  语言多样性如同生物多样性一样对人类至关重要,语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条件。麦考瑞大学未来劳动力研究中心语言系教授英格丽德·皮勒表示,在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语言多样性是一种社会存在,但常常被占社会主导地位的单一语言所掩盖,导致少数族群无法使用公共产品服务等社会问题。

  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教育与社会公正学院客座教授迈克尔·基恩表示,机器学习在澳大利亚已进入语言教学中,决策自动化等多学科融合发展不断取得进展。科技创新对各个国家的意义愈发重大,也将深刻地影响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历史学、伦理学等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

  南洋理工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教授杰拉德·戈金表示,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中国可以向残疾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产品,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残疾人提供了崭新的就业与创业机会。澳大利亚推出了“国家残疾保险计划”,提升对残疾人的社会支持。中澳双方开展交流合作互惠互利,大有潜力。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国际合作局承办。

  (许文锋)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