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国际交流
深化传统友谊 共谋创新发展——第二届中国与中东合作论坛举行
2021-08-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8月20日第2234期 作者:本报记者 高莹
分享到:

  8月17日,“第二届中国与中东合作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论坛主题为“深化友谊与创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长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非洲研究院院长王灵桂,沙特阿拉伯费萨尔国王伊斯兰研究中心主席图尔基·费萨尔亲王等人出席活动。

  以友谊与创新为合作主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长谢伏瞻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谢伏瞻指出,一年多来,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病毒频繁变异,世界经济脆弱复苏。中国与中东国家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友谊日益巩固,人民福祉和前途命运更加紧密相连,充分展现出双方是患难与共、抗疫与共、命运与共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珍视同中东国家的传统友谊,愿同中东国家共同努力,推动双方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双方应在团结抗疫中深化传统友谊,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在应对挑战中加强创新合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在共同发展中谋求普遍安全,共同维护中东地区和平稳定。

  谢伏瞻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实践经验表明,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是动力不是障碍,是机遇不是威胁。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同包括中东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深化友谊、加强交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非洲研究院院长王灵桂致辞。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

  王灵桂指出,中国与中东国家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并肩奋斗、患难与共,在各自国家建设事业中相互支持、互利合作。中东国家身处“一带一路”交汇地带,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当前,中东地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动大调整,中东人民正在自主探索变革。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我们弘扬丝路精神,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无论是实现现代化还是合作抗疫,友谊与创新将是中国与中东国家合作永远的主题。

  为中东安全稳定注入“中国能量”

  受大国干预和地缘竞争影响,中东成为世界上安全赤字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如何实现中东地区和平与发展?中国在此方面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围绕这些问题,与会者进行了深入讨论。

  图尔基·费萨尔亲王认为,当前中东地区安全形势受到很多外部力量的威胁,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推动多边主义和普遍安全,同时推动建立能够普遍反映各国利益的国际机制,捍卫人类的共同价值。他特别提到,中国通过派遣特使对中东冲突进行斡旋,对中东的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本人对此深表感谢。

  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谈到,中国是中东安全事务的参与者,也是公共安全产品的提供者,在参与中东安全事务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和主张,如积极推动政治对话、主张综合治理。这些理念和主张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全球安全治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中国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李成文表示,中东安全的出路在于实现普遍安全。尊重和保障每一个中东国家的安全,确保每个国家都拥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并承担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是实现普遍安全的内在要求。此外,还要加强合作,以合作促安全;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以发展促安全。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心系中东国家和人民。”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谈到,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于2021年两次访问中东地区,代表中方提出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为推动中东长治久安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还推动联合国安理会五次审议巴勒斯坦问题,捍卫中东地区公平正义,并为化解地区矛盾纷争穿针引线,为促进地区和平安宁不断注入正能量。

  共同促进经济复苏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促使中国和中东国家的传统友谊在新维度上升级。沙特国王萨勒曼是第一位致电习近平主席支持中国抗疫的外国元首;阿联酋是第一个接受中国疫苗境外三期临床试验的国家;中国和埃及建成了非洲第一条拥有稳定产能的新冠疫苗联合生产线……中国与中东国家在疫情中守望相助,在信息共享、疫苗研发等领域高效合作,成为国际抗疫合作的典范。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抗疫合作显示,多边合作是应对国际公共卫生危机的有效之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余国庆表示,正是因为坚持了多边主义原则,并且在多边主义指导下开展国际合作,中国和中东国家的团结抗疫才取得显著成效,为缓和与遏制全球疫情蔓延作出了重要贡献。双方也以合作抗疫的实际行动,对个别西方国家病毒标签化、溯源政治化、抗疫污名化的做法进行了有力驳斥。

  在经历疫情冲击的经济下挫之后,世界经济正在恢复性增长。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了经济复苏,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亮点,在中东国家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思考。阿联酋驻华大使阿里·扎希里表示,中国经济复苏不仅造福本国,而且有助于世界经济稳定,确保了全球医疗物资持续供应。约旦驻华大使胡萨姆·侯赛尼认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中国的经验可为许多中东国家提供启示。中国和中东国家应在抗疫合作的基础上,将合作扩展到扶贫、科技创新等更加广阔的领域。

  在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院长罗林看来,疫情使中国和中东国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才能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抗疫合作构建了经贸往来的新亮点。2021年上半年,中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贸易额达到1038亿美元,增长35.6%。其中,中国进口630亿美元,增长40.2%;出口408亿美元,增长29%。亮眼的贸易数据展现了双方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和韧性,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实实在在的阐释。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中国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新烽主持。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阿联酋沙迦大学、沙特阿拉伯费萨尔国王伊斯兰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北京语言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协办。

  

责任编辑:张月英